客家婚俗文化大观

婚嫁习俗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家人生五大习俗中最为重要的礼俗,它“重于祭丧,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其形式多样、仪式丰富、功能丰富,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

按一般的婚嫁仪程规划为三部分:

婚前礼:说媒相亲→合帖→定亲→行聘

正婚礼:行嫁→过门→拜堂→婚宴→洞房

婚后礼:新婚头儿天→回门生育

通过隆重而有序的婚嫁过程,展现客家婚俗闹喜庆、求旺气,以及客家人对美好朴素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说媒相亲

说媒相亲是男女双方挑选的过程,主要包括有看妹子、查家门、送庚帖。

看妹子:“看妹子”亦称“相亲”。

查家门:通过“相亲”,男女双方合意后,女方及家长为了解男方的家庭情况,择日结伴(陪伴者妇女为多),前往男方查看、询访家庭状况,俗称“查家世”。

送庚帖:通过“查家门”,女方如中意此门亲事,女方家长将女儿的出生年、月、日、时,俗称“生辰八字”写在红帖上送往男方。

男方接到女方生辰八字后,将“庚帖”放在灶神或厅堂香案上测几天,几天内不会损碗破财,视为“八字好”,之后连同儿子的出生年、月、日、时一并拿去请算命先生测合,俗称合婚”或“合八字”。

经算命先生测合八字后,便用红纸书写如“乾命坤命,相辅物成,天作之合,人兴财发”之类的吉祥话语,交给前来合婚的人会八字之仪遂成。有的还会将八字送去寺庙,由菩萨测验,八字相和,主人称心。

然后,男家在帖左开具庚帖,连女庚帖共一张红纸,为正式的红八字帖。再由主人或媒人送往女方家,女家接到男八字后,也会用测验八字的两种方法区测算。

经过和贴后,男方在媒人的陪同下,择吉日前往女家定婚。女方把写有出生年月日时的“年庚纸”送往男家,男则先付若干聘金“押八字”,俗称“大扎”、“扎庚”。

姑娘家在定亲之后,要为男方全家每人做一双布鞋,随嫁妆送上,叫满家鞋脚”。这一方面显示女方的勤快、灵巧;另一方而也寓了全家和谐相亲的意义(“鞋”谐音“谐”)。

旧时,没有政府发给结婚证,“定亲”以婚书为准。双方要写好婚书,男日“凤札”,女日“鸾书”,男执女书,女执男札。

婚姻礼帖,是周公六礼书之一,是男女双方家长互通的礼仪文书。装帧形式有直有横,颜色多为大红色。内文撰写有一套约定成俗的格式和礼仪用词。通常会写上议婚当事人的姓名,生辰八字。

行嫁前准备

通常婚嫁前3至5天,准新娘新郎不再见面。有的准新娘由年轻的婶婶或嫂嫂陪睡,私聊和授受房事事宜。行嫁前一天,男女双方须行不同礼节。

一、男方礼节

1、祭门神:为祈吉祥、求喜庆,举行贴红双喜、红喜联,宰生猪并喷洒猪血到门联和横批上以驱邪求吉。

2、暖轿礼:在归娶前一天晚上,男家点燃迎亲花轿内的“斗莲灯”,又称“交亲灯”,谓之“暖轿”,是夜亦称“暖轿晡”。

3、贺郎礼:在“暖轿哺”当晚举行的祭拜中,晚饭后新郎在“吹信”的乐曲声中,由司仪官引领祭祖敬神、拜母舅。

4、安床礼:男方为新人缝被叠褥、铺床挂帐。安床挂帐者通常必须是“福禄寿全”的女人,安床时,众人喝彩、唱吉利之词,安床后还得让一男童在床上打滚玩耍,以祈生男。

5、请媒酒:“送日子”前一天晚上,男方家要请媒人喝酒,谓“请媒酒”。

二、女方礼节

1、开面礼:出嫁3日内,即由族戚中“命好”(指三代同堂、生有男孩的伯娘、叔婶或嫂嫂)其中的两位妇女,用两根丝线绞去新娘脸部汗毛,为其开容,以示姑娘成人可以出阁嫁人。

2、梳头:深圳东部客家仅女子有此仪式,一般为夜半女子沐浴更衣后,坐在长条凳上脸向东方,族中有福气妇女为其梳头,边梳边说吉利话,如"一梳长,二梳长,三梳透栋梁"、"一梳梳到尾,一世好到尾"、"左一梳右一梳,五子登科,状元及第"、"头发长又长,早生贵子状元郎"等。梳好后插上银质压头花、双字银扁簪、银针纸花等头饰。在天亮前,梳妆完毕,新娘返回闺房等待出嫁。

3、吃爷娘饭:在“暖轿夜”,姑娘与父母姐妹同桌吃话别饭,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倾述姐妹深厚之情。

4、辞神:女家在嫁女前备三牲祭拜祖宗。祭拜时,出嫁女要盛装立于厅堂,亲开酒瓮斟酒拜祖,谓“辞神”。

迎亲婚宴

以昏为期,十里红妆。“大行嫁”的迎亲队伍十分讲究,有宫灯彩旗、麒麟凤凰,寓意龙凤呈祥吉祥如意。迎亲仪仗队伍有十几二十几人(双数),有擎“高照”(木柄大红灯笼一对,书男家姓氏堂号)、擎“吉彩”(彩条带)、擎“麒麟、凤凰”(金银纸所摺)、中军(吹笛)、抬媒人轿、抬新娘轿、拖青、拾物件等。一般头天去第二天才迎娶回来。

迎娶当天,男家张灯结彩,大门和厅堂两边张贴对联,悬挂灯笼。是日新郎身上不能带钥匙等“铁器”。此外,男方要出多种财礼给岳父母的“辞神礼”、给侍娘的“插花”、首士的“开剪礼”、厨师的“开勺礼”,以及小孩凑热闹的“开门礼”等等。

迎娶新娘的花轿的布置也颇为讲究,轿顶四边方位贴上红纸写的“螽斯衍庆”等字,轿门要贴上封签或对联。轿背挂上铜镜或“八卦”。

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后,新娘要站在门口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这是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创业。

新娘上迎亲“花轿”之前,先要“哭婚”。女子出嫁“不哭不发,越哭越发”,“新人不哭,娘家有福”,这就是为何要哭的原委。但多有是发自内心情感的真哭。即将离开生育的严父慈母去为人妻,自然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不由得恸哭一番;因要为人妻,尚不知夫家、婆婆等人如何,担心日后处境艰难,不能再享受母爱,忧心仲忡,自然也要伤感而哭;如果嫁的丈夫不理想,并不自爱,更是伤心,如何不哭?如果诸事顺心,而且早想离开母家,也要假哭,不然会被人说“没感情”。

登轿时,有的痛哭不肯上轿,其家人和亲人只得多加劝慰,临时多赠金钱,俗称“上轿钱”,以促其上轿。赣南的上犹县客家人哭嫁被称“哭艺表演”。女孩要预习“哭词”,正式哭三天,出嫁的前一天是高潮,亲人“陪哭”、“劝哭”,有腔有调,有板有眼,犹如一场哭的大合唱。女子由长辈抱或扶上轿时,长辈要颂祝词:

茶香酒香,子孙满堂,百年偕老,永世其昌。

糕子团团圆,十子九状元,

糕子帕呀起,养倒儿子入学又中举。米筛花,米筛花,你今嫁到好人家,等到明年生贲子,娘娘嫂嫂去你家。

新娘上轿和落轿均有唱词——

起轿唱词:

抬起喜轿晃又晃,咚!

韩家小姐离爹娘,啪!

难分难舍满眼泪,咚!

千言万语叙不完,啪!

藕断丝连情意牵,咚!咚!

永远不忘养育情,啪!

牢记教询尽孝道,咚!咚!

日后来报父母恩,咚!啪!

乌雷乌雷啪啦咚!通!

乌雷乌雷啪啦咚!通!

落轿唱词:

新娘进门好风光,咚!

亲朋好友聚满堂,啪!

杯杯喜酒款待客,咚!

声声花炮迎新娘,啪!

同甘共苦到永生,咚!咚!

夫妻合鸣百年乐,咚!咚!

生个儿郎心花放,啪!

乌雷乌雷啪啦咚!通!

乌雷乌雷啪啦咚!通!

花轿到达男家,停于大门前,轿门须向“利方”。新娘不能马上下轿,要略等上十分钟,男方“等财”,但又不能等太久,若超过一小时,女方会认“等穷外门”。花轿一到,鼓、炮相迎,父母兄弟必须回避,以免“相撞”、“撞火”,有的地方称“避刹”。所以回避,是说“相撞”有不和的意思,回避就是防止日后不和。

新娘跨进大门前,由长者或厨师在门槛边宰杀一只大公鸡,门前放一只碗,让新娘跨碗而过,称“拦门鸡”,是为“挡煞”。有的则在门槛下放一把斧头。广东有些客家地区,当花轿停下后,由新郎族中的长者,左手持雄鸡,右手执剑(菜刀),立于轿前,行开轿礼,进行“出煞”,又称“宴轿”,长者口中诵道:

恭维吉日良辰,天地开张。

其家君子,娶妻归堂。

鸳鸾对鸳鸯,凤凰对凤凰。

周年生贵子,百日进财粮。

百年歌好合,五世卜其昌。

左手执金鸡,右手拿金刀。

此鸡非凡鸡,王母差来斩煞鸡。

此刀非凡刀,乃是王母斩煞刀。

天煞打从天上过,地煞打入地中藏。

年煞归年位,月煞归月方。

不论年煞、月煞、日煞、时煞,四面八方凶神恶煞,将以此鸡来抵挡。

红花落地,大吉大利。

新娘入屋,全家发福。

新娘入房,金玉满堂。

新娘由“喜娘”牵进大门后,要先拜祖宗,拜天地,再拜见父母及其长辈,然后拜灶神。这是单拜的一种拜堂礼。这种方式一般在县城比较普遍。

另一种是古式“拜堂”礼,新娘进门后,先由司仪请拜堂菩萨,颂道:“伏以!香烟一起,神柢万里,今有XX省XX县XX村人氏XX (两方姓名)凭媒正娶,结为百年伉俪。奉请天地神明,日月三光,东岳大帝,王母娘娘,南北星斗,诸佛圣贤……降临庇佑。”接着,新郎新娘双双拜天地,主持人诵道:

一拜天,新郎新娘结良缘;

二拜地,永保子孙多富贲;

三拜东王公,富贵如石崇;

四拜西E母,寿高如彭祖;

回身转拜祖宗堂;

应出子孙状元郎;

夫妇高拜寿;

琴瑟与笙篁。

一拜夫妇偕老,

二拜子孙满堂,

三拜荣华富贵,

四拜代代荣昌。

最后夫妇双拜(鞠躬)。有的地区兴“三拜礼”。拜堂礼毕后,还要拜灶神和父母,以及叔伯、亲戚,由喜娘牵着介绍,行拜见礼,凡受拜者,都要送“见面礼”,名叫“贽敬”,俗称“拜见”。

婚宴设于厅堂,宾客按尊卑、长幼、外亲戚为尊,本族为卑坐席,礼节上甚为隆重。

外家的贺礼多为大镜、对联、瓮酒、纸炮和茶箩礼。亲戚送糯米、鸡、镜、贺联。

外家送的贺礼主家只收大镜、对联、酒的酒,其他礼物如数奉回,酒瓮会装回粄水、米或食品。大镜、贺联应在午餐前按辈分、尊卑挂贴在正堂。亲友送的鸡,要留放几根鸡毛在笼子里作垫笼回礼。

酒席间,新郎的父母亲要巡席将舅门酒亲自敬给嘉宾、亲朋戚友享用。新人也要巡席给嘉宾、亲戚、朋友敬酒敬烟,新郎向新娘逐一介绍认识。

散席后,主人要回送客人带子(红芯布带,是自己织的实心带,意带子带孙)一条。主要亲属、戚友、外家则留吃晚饭。

闹洞房是传统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可算作是婚礼的高潮。民间认为“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不闹不发,越闹越发”,还可以为新婚夫妇“驱邪避凶”。客家地区闹房习惯各地大致相仿,总的是“新婚三日无大小,众人围绕新娘逗”。闹房开始时,先鸣炮,喝采,主持者诵道;

“伏以,日吉时良大吉昌,此刻洞房正相当。祝夫妇偕老,二祝子孙满堂,三祝荣华富贵,四祝金玉满堂,五祝五子登金榜,六祝伏驼锁匙开金箱,七祝文官拜宗,八祝武将封王,九祝子孙光前裕后,十全十美万年昌。”

接着便是嬉戏之言:“红蛋人人表(发)一对,金桔个个撒一双,金桔红蛋拿来表,闹到半夜就散场,金桔红蛋若不表,闹房闹到大天光。”

说完,闹房开始,饮酒作乐,嬉戏逗闹。参加者各出花招,要新郎新娘唱歌跳舞、拥抱、共吃一块糖、咬花花、咬红包等等,或者行令饮酒,毫无拘束。

婚后九日或十二日,新媳妇回娘家,谓“转门”,亦称“回门”。

新婚大妇事先备齐礼品,礼品的数量一定要成双,最早是4件,后来6、8、10件均可,例如,发板、茶烟酒、糖果饼、一对大橘、一对云糕、对鸡蛋等礼物,还要由小娘姑(新郎的妹或同宗同辈的妹替代)陪同回娘家。

回门的时间一般在上午九点到十点,根据路程的远近而定,出发前要检查一下所带的礼品是否齐全。新娘新郎一起向父母长辈打招呼辞行。

在回门的路上,新娘走在前面,新郎跟在后面。到了新娘家路上碰到长辈熟人,新娘要主动给新郎介绍,告诉新郎如何称呼,新郎上前打招呼敬烟,表示礼貌。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两人一起叫“爸妈”,要叫得自然亲切。拜见父母过后,就到了孝敬长辈送礼品这一环节,要当面把礼品送到父母的手上。

岳父母将女儿回娘家的礼物分送给左邻右舍,授受礼物的人应回一条带子,岳母须将带子系在女儿回门时盛东西的“合篮”(圆形,用竹篾做成,有盖和提耳,专为走亲戚盛东西用)耳上。

新婚夫妇返家时,岳父母要回礼,一般是一对大橘、一对云糕、一对鸡蛋、一碗糍粑和送给亲家母的一双新鞋等礼物。

当然,以上是旧时客家人的婚宴礼仪,如今早已简化,自是不必说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