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广元婚礼习俗‖伊国华

广元婚礼习俗

古人称婚姻为“终身大事”,可见婚姻在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性。现代人也认为婚姻是终身大事,所以家家办喜事都隆重热烈,都依礼成婚,不能马虎。

旧时,民间婚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开亲要“门当户对”,但严格遵循“同宗不婚,辈分不合、异父同母、异母同父不婚”的规矩。旧时的婚姻基本上是包办婚姻,由父母定下了终身,婚姻礼节很多,按“提亲”“小聘”“大聘”“纳吉”“度礼”“迎娶”的“六礼”程序进行。

提亲,以前称为说媒,苍溪人称为“合婚”,原广元人称为“许话”,剑阁人称为“提酒”,青川人称为“说亲”。男方中意于某女子时,央媒人(红叶)送礼物至女方家,表白意愿,女方如同意,即留下礼物,如不同意,即不收礼。联姻一般讲究门当户对,先要“三查六访,调查家史”,确认对方是清白人家,身体健康,品貌端庄,家教良好。再者,两家财产相当,同姓不婚(不同宗者例外),并视年龄、品貌等,骨血不能倒流(女子不能嫁舅父之子)。男女两家如无异议,即行议婚,开具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方出生的年、月、日、时天干地支“生辰八字”推算,相合者即议婚,双方可缔结婚姻,“八字”如有相克不合者,议婚中止。

小聘,多称为作揖、作定准揖、开庚等。合婚顺利后,男方即请媒人带上一定数量酒肉去女家认定婚约,男方送四色礼给女方,即正式订亲。大户人家礼物中有金银、首饰,各种衣料,化妆用品。此后,双方父母互通往来,互道“亲家”,但结婚前,男女不得见面往来。双方一面未见、一言未交而成婚的比喻为“隔口袋买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讨口子(乞丐)背背笐”,男女双方均无择偶的自由。

大聘,多称为过礼、捅毛香、问名等。女方开礼单,男方备米、麦、酒、肉和衣料、首饰等,邀请红叶陪同父子至女家拜认亲家、岳父母(干爹、干娘),女家宴请户族至亲品评男方送来的礼物。女方回赠男方自做的鞋、袜、腰带作为信物,但男女仍不能相见,直至迎娶才能晤面。

纳吉,多称为投贴写命。男方收到女方允贴后,富有之家,即以衣物、首饰、现金为主,贫家则备粮食酒肉、蒸馔等,由媒人送到女家,女家延请亲朋临场证礼,并将女子出生日期书于命帖,回呈男方作凭,同时回赠鞋帽及笔墨文具作回礼。

度礼,多称为请期、打期单、下期书。男方提出婚期,备上礼物,请红叶将一式二份红帖书送至女家,若无异议,将副本退回男方,男方再请算命先生根据女方“生庚帖子”择吉日,开期单,由媒人送往女家报期(结婚日期)。这期间,红叶往返商定女方要男方多少礼品,轿、马、运陪奁人员,单吹单打或双吹双打,彩旗迎接;男方要女方箱、柜、桌、椅、衣物、帐被等各多少陪奁。

迎娶,多称为亲迎、过酒席、娶亲、接亲、接新媳妇等,女方称打发女。这是子女家庭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因而办得十分隆重。完婚之时,男女家双方都要张灯结彩,吹唢呐,放鞭炮,宴嘉宾。谁家办喜事,都要贴对联贴“囍”字,传统对联比较严格,不但字句整齐,词性相对,还讲究上下联的词语平仄相反。横批一定有“洞房花烛”“抬头见喜”“天作之合”等。“囍”字是一个含义深厚的符号,人们一般把它念“双喜”。

迎娶前夕,女方请“命好”的妇女用丝线将出嫁女子脸上的汗毛绞净,并将眉修饰弯细,俗称“开脸”,并将长辫改为新妇发髻。也有在出嫁前,女方母亲规诫女儿婚前三日不吃饮食,要忌肚,实际是怕女儿在出嫁的路上找地方大小便。

广元境内很多地方有哭嫁的习俗,出嫁前夜,邀请女友或堂、表姐妹等前来陪伴哭嫁。哭嫁有固定的歌词。因婚姻皆由父母、媒妁包办,女儿不尽如意,以哭嫁发泄伤感心情,或哭诉离别娘亲之痛。虽为哭,也有固定的调式和韵律,可视为抒情小曲。如“短寿媒人油嘴狗,吃了这头吃那头,三寸之舌上下翻,哄得爹娘跟你走”。也有专哭兄嫂的,哭诉难分难舍的姑嫂之情,并嘱咐兄嫂以后多多孝敬父母。如果新娘的继父母虐待过自己,此时借机哭诉,出气报复。苍溪县文昌方向流行一首哭嫁歌,长达8000余言,亲朋谁到哭谁,哭诉平日的好处和离愁别恨,来宾便给钱以示别情。其实,哭嫁有哭、诉、吟、唱等形式,以唱为主,主要内容是表达对父母的惜别情、养育恩和兄妹手足情。也有女方伴哭女子和新娘围住一团啼哭,致使“娶亲娘子”认不出新娘,只得出钱陪礼,才放出新娘。

迎娶时,男方要请“红叶”“娶亲娘子”“押礼先生”,同抬花轿、吹唢呐等组成的迎亲队伍前往女家迎亲,“知客”在家中支应一切。“知客”是衣村婚宴时主家请的能说会道、料理一切的总管、主心骨。“知客”说礼言助兴,使帮忙者、客人及厨师们心中高兴。对帮忙者说:“油漆桌子亮又黑,我替主家招呼客。帮忙兄弟初来乍到,人人心灵手又巧。凳子有腿,椅子有靠,想坐自己坐,想喝自己倒。有百客,无百主,不要客气,自己动手,吃饱喝好。对接亲者说:“押礼先生,抬嫁兄弟,一路受苦,翻山越岭,道路不平,抬嫁流汗,没有怨言。主家房屋偏窄,桌椅不全,烟茶不及时,礼节未当先,司茶的,看客的,快倒茶,快敬烟”。女方娘家客人回应说:“阳光灿烂,鞭炮连天,多亏媒人穿针引线,结了这门亲眷。我们陪嫁少,见亲家无脸面。姑娘少见识,不会做针线,炒茶菜做饭不熟练,不会裁来不会剪。高档家具不会用,现代电器不会玩。还请公婆多指教,敬老爱幼两双全”。对厨师说:“烹饪师傅,手艺高强,薄切细切,盐味适当,有胡椒,有大香,各种调料巧配方。蒸煮炸炒,门门不挡,火候到家,十里闻香,赶了多少酒席,未喝过这种鲜汤。如此高手,远走云南四川,近走四镇八乡,客人吃得满意,定为全家争光。”

女方搭席“接路”,设“知客”酬应来宾。女方将全部嫁妆摆设堂前,让来宾观看,叫“摆礼”,然后向押礼先生逐一点清,并将礼单与箱柜的钥匙一并交与。临上轿前,女母先入花轿,抬转三圈,予以圆轿。时辰一到,女之兄或弟背出红绫覆面的新娘进入堂屋拜别祖先及亲人,新娘在堂屋门前回头撒一把筷子,以示离别,再由娶亲娘子搀扶上轿,新娘之童弟押轿,三声礼炮而行,其送亲者的轿、马、嫁妆随于轿后。

途中若遇见另一家娶亲,新娘要互换手帕或裤带,以示礼让,或双方轿夫逗乐“撞轿”。行至男家半里左右,鸣炮三响,新郎闻声相迎,行至轿前躬揖,返家门相候,花轿临门打住,女方给新郎大红布—幅,新鞋一双,佩穿后引至堂屋前落轿,急送礼钱给押轿人开锁,娶亲娘子扶新娘步入堂屋,与新郎并列,在礼炮、唢呐声中,知客高呼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爹娘、夫妻相拜”。拜毕,新郎捧红烛前行,娶亲娘子扶新娘步入洞房。新郎揭去新娘“盖头”饮“交杯茶”或“交杯酒”,预示夫唱妇随,百年偕老。新床铺垫谷草要整把不打散,床竹笆要两扇合一,取“长命不散、无独有偶、和合成双”之意。新床铺四角要放袖子,新枕中要藏竹筷,以期“早生快生儿子”。

新婚之夜,广元境内大多有闹洞房的习俗,场面相当热闹。结婚第二天,新娘与新郎拜祖坟后,设“拜席”拜客,先由长辈开拜,寄语祝贺,次请亲朋受拜,新人闻声叩头,被拜者给予拜钱,后由其父母讲述家史和希望而收拜。

婚后第一个双日或三日男女同去女家,称为“回门”,近者当日返回男家,远者可在娘家过夜。新娘在婆家住3日后,再回娘家住9天,叫“住九”。“回门”到岳父家,吃汤圆、水饺,或用花椒面、辣椒面、盐、糖作馅,寓意婚后生活道路会遇到麻辣咸甜,夫妻要同舟共济,甘苦共尝。也有男方依次到女方家族五服内各家吃饺子,嫂子们或在个别饺子内包以辣椒面,专戏谑新郎,意在告诫新郎婚后如不善待妻子,娘家人绝不轻饶。

婚后第二天,男方还要待一天客,叫谢客。

在旧时,其他构婚方式还有:续小传宗,已婚不孕,男方再娶二房传宗接代;个别富豪之家婚后虽有子女,仍要再娶二房、三房、称为纳妾。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条例》颁布,规定男女结婚必须同到乡苏维埃政府或城市苏维埃政府登记。

195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施行,规定一夫一妻,废除多妻制,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废除包办婚姻制度。

1957年前,多数青年男女结婚都到当地人民政府办理结婚手续,但订婚、结婚程序大多沿袭旧俗;1957年后,男女自由恋爱程度有所提高,订婚期间男女双方可以往来。结婚时,大都由男方赠送一些衣物、鞋袜,女方陪些箱柜之类,再到政府机关领取结婚证书,随即举行简单的结婚仪式和宴请亲朋后即为法定夫妻,受婚姻法保护。1959年,四川省民政厅《关于宣传计划生育的通知》规定,男25周岁,女23周岁(机关、厂矿男27周岁,女25周岁方可结婚)。20世纪70年代,有的地方提倡集体婚礼,男女双方办理结婚证后,有关部门将婚期相同的青年男女邀到一处,由主婚人讲话,证婚人宣读结婚证,而后来宾或新婚夫妇自由讲话,即算结婚。

20世纪80年代后,婚姻习俗改变很大,青年男女大多自由恋爱。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不多见。20世纪80年代初期,结婚时以有收音机、手表、自行车及全套家具为荣,后期则逐渐升格为以有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高档消费品及新式套间房屋为荣,农村办婚事,多以放坝坝电影庆贺。

如今,青年男女结婚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2020年制定、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登记结婚,婚礼程序抛弃了旧时婚礼中的糟粕,仅留取了精华的部分,由双方父母商订、征求儿女意愿后再共同遵照执行,举行结婚典礼。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伊国华

供稿: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