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婚嫁习俗(上)

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取“阳往阴来”之意,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 当然,在当代我们的婚礼仪式都放在上午和中午时段举行,所以敬茶改口拜过高堂即可,“送入洞房” 这句婚礼经典之词就留在了影视剧里了。

中式婚礼场布

先看古人对婚礼的重视程度, 据《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昏礼是以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释义:婚礼,这是一种将要结合两性之好、对上关系到祭祀宗庙、对下关系到传宗接代的礼仪,所以君子很重视它。所以,在婚礼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这六个步骤中,每逢男方的使者到来时,女方家长都是在庙里铺设筵几,然后拜迎使者于门外。进入庙门,宾主揖让升阶登堂,在庙堂上听使者传达男方家长的意见。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表示对婚礼的敬慎和郑重其事。……所以说,婚礼是各种礼的根本。

由此看来,婚礼从古至今人们都很重视,对于老百姓“娶儿(媳)聘妇(女儿)打板墙”即是大事!婚嫁习俗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传承它本就是一种文化延续!

中式婚礼证婚仪式

婚嫁习俗——结婚嫁娶乡风民俗,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秩序,传递香火,延续人类文明的一种民间仪式礼节。古时或旧社会,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就涉及到一个名分的问题。通过婚嫁习俗的复杂和简易程度来获得社会群体的认可,拥有正式的配偶关系“名分”——是妻还是妾?故有才女所言“三茶六礼,明媒正娶,十里红妆,必不负君!”一说。“三茶六礼”便是古时婚嫁习俗。

这就得先讲一下茶的起源和礼节中的地位。我国茶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延续至今。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根植于“儒、释、道”融合的土壤之中,因此,我国茶道精神主要为“和、静、怡、真”,并将其作为一个综合的归结加以体现,无疑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致使茶成为我国重要交往礼仪中不可或缺的礼品。

“三茶六礼”作为一种古老的乡风民俗,在其长远的地域文化中源远流长。一般为订婚到结婚之间男女双方所履行的各种礼节。

“三茶”就是进行三次茶礼。

第一次叫“下茶”,订婚时男女双方许下终身时,男方以“百果”相送,意喻百年合好;

第二次叫“定茶”,结婚时男方以莲籽、桂圆、枣子等为礼,比作连子连心、早生贵子;

第三次叫“合茶”,男女进入洞房后,两人合饮一杯浓茶,警示男女双方要同甘(干)共苦。

“六礼”即婚嫁过程中的各项进程。

1、纳彩:男方托媒带礼品去女方提亲,表达与对方缔结婚姻的请求。如果女方收下了男方的礼物,就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2、问名:就是请媒人交换男女双方姓名、生辰。也就是互相通报“年庚八字”,要看“八字”合不合?

3、纳吉:男方将双方八字卜得吉兆后,择定吉日,决定缔结姻缘,称着“纳吉”(也叫纳八字)。双方要写下两份“婚帖”,再相互交换叫“换贴”,此后就不能随意否定这门亲事了。

旧社会订婚换贴

4、纳徵:就是男女双方订婚后,男方按女家的要求所送的聘礼,有礼金多少、绸缎多少、食物多少等,俗称“开红帖”或“过定”,像当今的“订婚”仪式。

5、请期:男方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求其同意,女方还要另请算命先生“兑日子”如何,主要看有无对女方不利,也许同意女方要求换个日子。俗称“报日子”、“定茶”, 古时请期用雁,后世用“通信馍馍”六个,就是白面纯碱馒头,大小直径约22cm,当然得老师傅上手做,馒头顶部既要开花又不能开大裂那种,然后用朱砂点点缀一下。

6、亲迎:即新郎和娶亲队吹吹打打到女家迎娶新娘,一般称为迎新。民间俗称男方叫“归亲”,女方叫“行嫁”、“归门”,现在叫结婚典礼。这天,娶亲队要带上“碰门羊”一只、“八字卷子”特定数、喜酒两坛、砖茶两块、离娘肉一份等。

中式婚礼交杯酒

“碰门羊”是羊的特指名词,一只洗的洁白的活羊,戴上红绸花。

“八字卷子”就是纯白面发酵后蒸熟的大花卷,当然不是现在所谓的花卷,是蒸之前将两个馒头大小量的面团,搓成两端细中间粗的棒形,两端同时按相反方向蛇形平盘到中间,形成八字形,“8”字的两圆下边再各垫一个小面团呈窿起状,再用洗净的大梳子在上面扎上一排一排小点,蒸熟出锅冷却再用朱砂水点上红点装扮漂亮。数量按新娘的岁数再加天地各一个,比如新娘18岁就蒸20个八字卷子,摆放在柳条大蒲罗里面带过去。

“离娘肉”现在还沿用着,后面介绍。

娶亲队里有两关键人物,一个是现在保留的“押轿娃娃”,另一个是新郎的姐夫,负责“扛红毡”——就是带一块红色的毡或毯子,在娶上新娘返程途中,若路过庙、井、白事或下葬场景时,用“红毡”为新娘遮挡辟邪,只图吉利顺当。

旧社会,娶媳妇“亲迎”的日子,由于种种原因,男方兑下的日子,有对女方家不利而又无法更改的现象发生。比如在“请期”时,女方请算命先生复核男方兑出的日子时,发现那天对厨师不利,叫“折厨子”,算命先生便告诉“破”的方法,就是厨师要提前将一只碗扣一块肉放在水缸盖上,留意新娘下轿时,提起菜刀用刀背击碎这只碗,意思厨师就免去劫难了。还有“折送亲”、“折父母”、“折轿夫”等等,都有破法。也或许是算命先生为了挣钱而胡编乱造的瞎话,不得而知,老百姓常说“百家忌一家倚”,就是说一百家都忌讳它,但凡一家兑现了也不得了!不得不按其吩咐去做。我们可以不迷信,但敬畏之心还是要有的。

专职马拉轿样式

娶媳妇的“人抬轿”和专职“马拉轿”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顶配车队,一般人家用不起。便出现简易马拉轿,就是一套或三套马车,车上用竹条特制拱形,用毯或毡包起来的马车轿,贴上喜子即可。讲究一点的在架辕马头上扎有红绸花,马脖上还跨着一串核桃大小的铜铃,行走开发出有节奏的清脆群铃声,很是威风时尚。

清代新人父母

旧时的婚礼仪式,没有西式的,都是中式婚礼仪式,很讲究的。

新郎与新娘手执红丝绸,一同向前走,前方一个火盆前有一位亲人,用小勺从小油盆里舀油浇在火上,念念有词“一勺勺,两勺勺,三年养个毛小小……”两位新人要一同跨过“火盆”,意喻小日子要红红火火;一同跨过摆放的马鞍,寓意出入平安;进了洞房后,新郎用称杆儿去挑起新娘的红盖头,意喻称心如意。再喝一杯浓茶,意喻同甘(干)共苦嘛!当然,少不了闹洞房。

中式婚礼拜花堂

听房

夜深人散尽,复返窗前望。

红烛照鸳鸯,湿指洞开窗。

唧唧复唧唧,懵懂春宵暖。

抓耳又挠腮,急死过来汉!

随着改革开放之后,婚礼流程多数已改为不伦不类的“西式婚礼”了,正经中式婚礼仪式反倒成为一种奢侈品。(未完待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