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夜话】曾经的婚嫁习俗文化,你知道多少?(七)

几乎婚礼中的

每一项礼仪、习俗

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追求和向往

那么繁复且隆重的传统婚礼习俗

你都知道哪些呢?

本期夜话继续跟随孙全成老师

一起探究罗庄曾经的婚嫁习俗

罗庄婚嫁传统习俗(七)

孙全成/文

07.闹房与婚嫁的圆满

在罗庄一带,结婚头三天有“闹房”的习俗。一到晚上,亲朋好友、老庄社邻就三三两两地来到洞房,或坐或站,或说或笑。年长的想着和新人聊聊天,相互熟悉熟悉;年轻的想着看看新媳妇的模样,沾些喜气,在心里盘算着找个好对象;小孩们更多的是图个乐子,装扮一新的洞房令他们感到新奇和兴奋,面果、瓜子和糖块,在过去生活水平低下的时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平时不易得到的美味,自然别有一番吸引力。所以吃过晚饭,大伙儿自然而然地都想着去凑热闹。

当地民俗:“结婚三天无大小”。喜主家对于闹房是欢迎的。谁家的新媳妇进了门,晚上要是没有“闹房”的,整个家里冷冷清清不说,大家也会笑话这户人家平时不会为人处世,没有人缘。

闹房的特色在于一个“闹”字,越热闹越好,虽然这样说,但还是有几条不成文的“规矩”,使得闹法也就有了“文闹”和“武闹”的不同。一般来说,新娘子的长辈们都是文闹,规规矩矩地坐着,有着“大模样”,和新人拉拉家常,聊一些有趣的事儿,最多讲个笑话——这些人也大多是婶子大娘们,伯父和叔父闹房的就几乎没有。新娘子的“大伯哥”,就是新郎的兄长,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般极少参与,进到新房后也都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说些祝福的话后很快就会离去。新郎的弟弟和晚辈可就没什么顾忌了,一般都是“武闹”,嫂子长婶子短大娘好奶奶亲的,满嘴抹蜜,动手动脚,先要些糖块、瓜子过过瘾,再要些面果吃茶。开始新娘子一般笑而不语,任由他们闹去,但是渐渐招架不过,于是拿出东西招待大家。其中有口齿伶俐的,就一对新人扯开话题,谈笑风生,不时加点幽默段子或者略带荤味的词儿,说得新娘子脸上一阵阵地乱飞红霞。更有同伴一唱一和,插科打诨,装腔作势,于是满屋子里充满了笑声。一直持续到很晚,大伙儿才陆陆续续地离开。还有意犹未尽的,趁人不注意躲在某个角落,单等小两口熄灯就寝后,耳朵贴在窗户上听二人的恩爱话,谓之“听房”。第二天一早,夫妻间的悄悄话就会传出,若是被抓住笑柄,更是流布全村,多少年后都有人提起。

婚后的第三天男方和女方的家人都比较忙。新郎这边,这天的上午,一对新人要给长辈、兄嫂“磕喜头”,随赠鞋子一双。大家同样会或多或少给一定的“磕头钱”。“喜头”磕完后,紧接着要到老林地里祭拜,鸣鞭放炮,在坟茔上压片红纸片儿,把结婚的事儿“上告”列祖列宗。有些地方下午新郎会再约着自家的兄弟到外祖母家磕喜头和到林地祭拜。

这天,新媳妇的伯父或叔父,则在日中以前要到新人家去,打探侄女在婆家的情况以及婆家是否满意。他们被称为“瞧客”。男方要按婚宴的规格招待,请长辈作陪,席间一举一动都恭敬有加。“瞧客(kei)”照例会替侄女谦虚一番,同时请婆家人“多多宽容和指教”,并且当面嘱咐新人要孝敬长辈、手脚勤快等等。新娘子的婆家人自然免不了对新媳妇夸赞一番。于是双方皆大欢喜,觥筹交错。随同“瞧客”前去的,还有新娘子的哥哥或弟弟,他们被称为“叫客”,在以前,“叫客”去的时候推着独轮车,车上放着一床被子(谐音“背子”,祝福新人能早生贵子),预备接回出嫁的姊妹。做“叫客”的,虽然在对方的陪同人员面前辈分较小,但是对方不会轻看,安排座次的时候也要请在尊位,同样要为之递烟倒茶,殷勤招待。酒足饭饱后,“瞧客”起身告辞,“叫客”则邀请新娘子回娘家,一般情况下,新媳妇都是当天去当天回,特别在意回到婆家的时间,一定要赶在日落之前,否则,据说婆母娘就会“瞎眼”——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在过去,新媳妇自这天起,每逢双日子,由于受邀,往往要在娘家和婆家之间往返一次,称为“赶短趟子”。这或许是为了让新人更好地适应由娘家生活到婆家生活的改变,循序渐进,不至于转得太急。

新婚后第九天,新媳妇的父亲亲自登门把女儿接回娘家,住上九天,再亲自送回婆家住上九天,称为“过对九”。新媳妇“回门”即返回婆家的时候,要从娘家带回一对锅饼(祝福新人生活圆满)、一对鸡(称为长命鸡,雌雄各一,预表婚姻长久,这鸡不可杀掉,一般都是卖掉后买箢子,因箢子谐音“圆子”,包含着圆满有子的意思)、一对鱼(生活富足有余)、若干粉条(预表亲戚之间常来常往,扯不断)和几斤猪肉(有肉吃,象征生活美好),还有为新郎准备的旱烟袋、烟袋荷包儿(祝福新郎家香烟不断,这里的香烟代指后人)。至此,整个婚嫁过程才算圆满结束。

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男婚女嫁中的很多习俗也不断演变,其中有很多环节,或被简化,或被合并,或者消失,但是多数还是被保留下来,得以传承,直到今天。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

良缘永结,匹配同称

传统婚礼的厚重和神圣

让我们重新找回了那一份的坚持和认真

它不仅是一场美与文化的盛宴

在一定程度上

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

曾经的罗庄婚嫁习俗

到此告一段落

新时代新风尚

罗庄新人喜事新办

罗庄婚俗文化也将绽新颜

原文刊载于罗庄政协主办

《罗庄文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