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趣有肉麻的洞房诗,无一喜字却句句欢喜,流传2千多年

婚姻,自古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人生的一大盛事,也是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中国古代文人骚客钟情于婚姻与爱情,他们创作了不少颂扬婚姻爱情美好的诗歌。然而,古代文人崇尚含蓄,他们不会将感情直白地表露在文字中,而是更喜欢以含蓄的方式表达,留下一些模糊的余地,以便读者自行体会。这种朦胧之美,正是古代文人所推崇的。

有一首有趣而温馨的情诗,特意为新婚洞房花烛夜而创作。这首诗充满了幽默和甜蜜,尽管全篇未曾出现一个“喜”字,但却让人阅读时心生欢愉,传颂已有2000多年。这首有趣的洞房诗来自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名为《唐风·绸缪》。

《绸缪》是一首先秦时期晋地汉族的民歌,至今已无法考证其作者。这首诗总共分为三章,每章六句,结构整齐,字句排比对仗,看似有一些重复,实际上是为了加强情感的表达。

全诗内容如下: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换言之,诗中描述了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柴火被紧紧地绑好,天空中闪烁着明亮的三颗星星,一对新人在洞房中相会。诗人反复询问,今夜究竟是何等美好的夜晚,与这位心仪的伴侣相遇。然后以“子兮子兮”,回应,形容新娘的美丽与吸引力,表达了新郎对她的深深喜爱。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新婚之夜的幸福情景,以及亲友们对新人的祝福,展现出诗人对幸福的热切期盼。

在古代,结婚常常伴随着热闹的洞房闹戏,这一习俗起初是为了辟邪避灾,后来演变成了帮助新婚夫妇打破尴尬氛围,加速彼此亲近,更快地进入夫妻生活的有益活动。有句俗话说:“闹喜闹喜,越闹越喜。”在周代以前,婚礼通常不热闹,被视为幽阴之礼,不奏乐,不祝贺。直到秦汉时期,朝廷以法令的方式否定了不祝贺婚礼的风俗,婚礼才开始变得热闹起来。洞房闹戏有多种形式,其目的是让新郎新娘快乐,写诗也是其中之一。这首《绸缪》就是一首典型的洞房诗。每章的开头,都是诗人所见的情景,“束薪”、“束刍”、“束楚”,三个词都表示被紧紧绑好的柴火,象征男女结合;而“绸缪”则表示紧密的联系,深情厚意。而天上的星星闪烁照耀,如同洞房中热闹的氛围,巧妙地营造出新婚洞房的场景,而没有直接写出宾客,避免了庸俗感,增添了生动感。

这首诗通过反复询问今夜是何夜,运用“良人”、“邂逅”、“粲者”等词语来形容新娘,展示了诗人对洞房幸福的期待,以及对新婚之夜的热切愿望,表现出了一种轻松幽默的情感。尽管这首诗是一首传世的民歌,但它的用词精湛,全文未用一次“喜”字,却成功地传达了作者无限的欢愉和喜悦。

这首《绸缪》诗歌不仅在文字上表达了幸福和欢乐,也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对新人的幸福画面。这正是它的独到之处,通过一首诗歌,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当时洞房之夜的美好氛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