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境内的方言,都属汉语北方官话的江淮官话泰如片,处于官话方言区的最南缘(与泰兴一河之隔的靖江市则属吴方言区),介于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交汇处,有其语音、词汇、语法等内部特征和文化、语言应用等外部特征。
从历史上看,泰兴方言多与北方方言相通,又有吴方言为基础,南北兼有,新旧交织,虽有人际交流,通婚迁徙等诸多因素异致的变化,但总体说影响不大。
泰兴方言内部的一致性很强,略有地域差异。 泰兴方言的语音有平卷之分。泰兴大生蒋华等镇说z而其他乡镇一般说zh,c和ch也不同,而泰兴北方有些地方靠近泰州,说话有儿化音,腔调也不同。泰兴的七圩镇由于滨江,与常州隔江相望,靠近靖江,方言也与其他乡镇迥异。
举把栗子——辰光(时间、时光)
早更头家(大清早天蒙蒙亮的时候,拂晓)
八大老早(很早)
晏(晚、迟)
早起(早晨)
小日中(接近中午)
日中(中午;又有“中饭”之意,例:快点家来吃日中)
老日中(中午偏后)
晚茶时辰(中、晚饭之间吃小餐的时候,下午三、四点钟)
掸散暗(黄昏前)
黄昏头(黄昏)
夜上(夜里,天黑以后)
新近头里(春节至元宵节期间)
清明脚下(清明节左右。另有“端午脚下”、“月半脚下”等说法)
腊月黄天(腊月)
年脚下(临近春节)
初头家(农历每月初的几天)
先子(前天)
昨朝(昨天)
今朝(今天,“今”读成“根”音)
明朝(明天)
后朝(后天)
期朝(以后,将来)
朝日家(往日,也作“朝朝家”)
才将(刚才)
几时(什么时候)
亮星(有月亮的夜里)
暗星(没有月光的夜里)
变天(阴天)
天作变(天要下雨)
丢点(开始下雨)
住点(雨止)
烹毛雨(小雨飘落)
起水(发大水)
热和(暖和)
三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夏至与立秋期间)
三九(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冬至后第19天至第27天)
扫竹星(扫帚星,即彗星,喻会带来坏运气的人)
一伏时(一天一夜的时间)
平常三四(平时)
打春(立春)
高头(上面。例:把电话号码写来格个高头。也称“高上”)
口头(靠近外头的地方)
特特顶上(最高处)
特特底下(最低处)
半虚空(空中,上下不着的悬n空处)
家边邻舍家(左右邻居)
旮旯(角落。因音义皆同,现多写成“角落”,会意字,意为9个太阳才能照到的地方。地方小,且偏僻也称“角落头”、“隔落头”)
格(指示代词。泰兴人口语中广泛运用,作“这”字讲。如“格歇个”,即这个时候)
什的(什么)
哪歇个(什么时候)
那块(那里)
打从(就从、自从)
来巴点(靠近一点,往这儿来一点)
门碰下(门里隐蔽处)
生来落头(陌生处,以前没有到过的地方)
四转转儿(四周围
亲属 称谓 代词
老爹(祖父、爷爷)
奶奶(祖母)
爹爹(老子、父亲)
大大(伯父)
牙牙(音。叔叔)
大妈(伯母)
二妈(二伯母)
拜拜(音。姑母)
姑爹(姑母的丈夫)
姨老爹(父亲的姨父)
姨奶奶(父亲的姨母)
婆老爹(外祖父)
婆奶奶(外祖母)
舅老爹(父亲的舅舅)
舅奶奶(父亲的舅母)
舅子(妻子的兄、弟)
亲翁(子女爱人的父亲)
亲家母(子女爱人的母亲)
你叫(音。你们)
我叫(音。我们)
私家(自己)
上人(长辈)
下人(晚辈)
尾子 老倌儿(最后一个小孩)
半边人(寡妇的旧称)
半桩子(青少年)
半世(傻里傻气者)
毛头小伙子(男青年)
大老倌(旧指有身份有地位者)
老古板(旧指墨守成规、拘谨守旧者)
扒儿手(扒手,小偷。另有“三只手”一说)
小伙(男孩)
现世宝(对不肖子弟的贬称)
侉儿宝(傻里傻气,办事粗糙,说话不经思维的人)
晚老子(继父)
晚娘(继母)
八败命(迷信,指给人带来厄运命相的人)
败家小(也称“败家子”,挥霍无度、不务正业的子弟)
裁衣(民间称为人缝制衣服者)
馋猫儿(喻好吃的人。另有“馋猫生”一说)
吃百家饭的(指为许多人家服务的手艺人)
二流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过来人(指有切身经验,曾经历若干事情、事件的人,年龄相对大一些)
和事佬(无原则地调解纠纷的人)
大肚子(孕妇)
毛脚女婿(女方对已定婚而未婚男子的俗称。《沪谚外编》:“尚未结婚,而上岳父之门者”)
男将(丈夫;成年男人。也称男客。)
女将(已婚女人,也称女客)
内当家(指妻子)
旁人(别人)
轻骨头(轻佻,举止不庄重者。《沪谚外编》:“走进市镇人,惹起浮头浪子轻骨头”)
人物头子(拔尖的人;大干部)
人王(称王称霸的人)
讨丫头(旧时指女佣)
头家(老板;带头人。例:他是格些匠人的头家)
相好的(泛指情人,相交甚密者)
相公(对男青年的尊称)
伢儿(小孩)
老头子(对年尊男子的称呼)
迂夫子(迂腐的读书人。引申为办事不爽利、经常拖沓不果决的人)
中人(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格个(这个)
杲昃(东西)
身体 疾病 医疗
脑勺子(后脑勺)
太阳堂(太阳穴)
眼睛泡子(上眼皮)
握筋(音。面颊)
继手(音。左手)
指掐篷子(指甲顶)
算盘珠子(脊椎骨)
二道毛(女子齐耳短发)
双箍子眼睛(双眼皮)
膝头盘子(膝盖)
肋心骨(肋骨)
脚底板(脚底)
脚腕子(脚踝)
不安逸(不舒服)
麻雀瘟(霍乱)
花头(瘌头)
讲较(音。疾病)
对鸡子眼(内斜视眼)
屁瘘(肛门瘘管,引喻事故、问题等)
打摆子(疟疾)
脚子(瘸子)
出痧子(出麻疹)
作气(生闷气)
雀盲眼(夜盲症。鸟雀夜晚一般不能视物、故称)
洗三(民俗,胎儿出生三天洗澡,称为“洗三”)
害伢儿(妊娠反应)
二寸半(嘴的别称)
眼睛泡子(上眼皮)
羊儿疯(癫痫病)
搭背(背上部生的一种痛疽)
齉鼻子(有鼻疾,说话声音不清)
雀黄斑(面部雀斑)
油皮(表皮,皮肤的表层)
嘴颌子(嘴唇)
霍泡(起泡)
房舍 用品
踏步(楼梯、台阶)
塌披(正房左右依山墙的斜顶小屋。也称“披”)
明瓦(房屋天窗上的玻璃)
爬爬(音。又矮又小的凳)
马子(马桶。用于大小便的有盖的木桶)
酱磕子(音,斗笠。又称“斗篷”)
踏板(床前的踏脚板,用于防潮、放鞋等)
木亮 子(音。挑水的木桶。用于提水的曰“提木亮”)
独凳(只供一人坐的高凳)
釜冠(锅盖)
笿子(篮子)
暴灰(草木灰)
绞布(抹布)
把儿(洗锅刷碗的用具)
飘锨(木质结构的大铁铲)
晚子(音,木制带柄的舀水器具)
汤罐(安置在灶上的热水罐)
箸笼(装筷子的小竹笼)
火叉(拨火棍,形似“丫”。亦称火杖)
骨什(物的贬称)
手捏子(又称“手方儿”。手帕)
舞槛(门槛)
端子(旧时舀油、酒的有衡器功用的器具)
擀面杖(擀gǎn,擀面条用的光滑的短木棍儿)
骨牌杌子(一种供单人坐的面呈长方形的坐凳)
煆笠子(在锅内蒸饭菜用的竹制器具)
烘篮(一种罩在火盆外的无底竹笼子,用来烘干尿布、衣服等)
划子(小船。《正字通》:“俗呼小船为划子” )
攉掀(罱泥用的一种工具)
碌碡(“碌碡”音liù zhóu,碾场的一种农具,石质。俗云:街上人认不得乡下的碌碡,睏球)
水烟袋子(铜质等金属品制成的吸水烟的烟具)
榫头(榫,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凸凹方式相接处的部分)
台子(桌子)
淘箩(竹丝编成的用于淘米等的小竹篮)
笤竹(笤tiáo,扫帚。多用已脱粒的高粱穗子扎成。户外则用“扫竹”,用竹筱子扎成。)
罩子灯(照明用的油灯,上有玻璃罩,现已少见)
服饰 饮食
大褂子(长衫)
衬褂子(衬衣)
加布衫(罩衫)
紧身子(棉袄)
走鞋(单布鞋)
钉鞋(旧时的一种雨鞋)
毛窝子(蒲草编制的鞋)
小褂裤(衬衣衬裤;单衣)
加褂子(罩衫。也称“大褂子”)
裈裤头子(短裤。《急就篇》:“合裆谓之裈,最近身者也” )
满裆裤(不开口的裤子,跟开裆裤相对)
套裤(套在衬裤外的只有裤腿的御寒棉裤)
套鞋(雨鞋)
毛焐子(带有芦花的高帮草鞋)
毛衫子(婴儿穿的不缝边的贴身内衣,多为大红色)
头绳(毛线。《白毛女》:“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女儿扎起来” )
早茶(早饭)
晚茶(中饭后、晚饭前的一顿饭)
小夜饭(半夜左右的夜餐)
酸饭(菜饭,也称“打架饭” )
酸粥(菜粥,也称咸泡饭)
扠面(没有浇头的面条)
酸汤面(菜面)
扁食(大馄饨)
肚子(馅心)
冷面(有浇头、用冷开水冷却过的面,凉面)
粯子(大麦或元麦磨成的粉。《通州直隶州志》;“粯子,碎麦仁也。” )
麻花腰儿(一种油炸食品)
油炸鬼(油条)
焦米悉 (炒面)
黄桥烧饼(黄桥地区的烤制面饼,有多个品种)
卷子(馒头、发糕)
淡叽挖撒的(谓菜肴淡而无味)
脂油(猪板油)
戳豆腐(将豆腐捣碎加麻油、酱油、蒜泥等生食之,称“戳豆腐” )
薄稀汤(过稀的粥)
扁团(用荞麦面做成的扁圆形的内有馅的特色食品。冬至日家家必备)
打腰站(腹饥小食)
倒头饭(停丧中放于死者脚边的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饭)
复烧饼(在薄薄的面皮上洒上一层美味可口的馅儿,对折复合后放在油锅中煎熟。故名)
供菜豆(供死者的饭菜。多作骂人吃饭的话)
过桥(吃。特指饮酒后吃菜)
卷子面(挂面)
香菜(芫荽yánsuī,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茎叶可调味)
涨烧饼(发面烧饼。传统特色食品)
烧腊(卤制肉食品)
索粉(粉丝)
农 工 学 商
水码墩儿(水码头)
粽箬(裹粽子的苇叶)
泥垈头(土块)
圩子(低洼地方防水护田的堤岸,也称“圩岸” )
荒货(破烂)
鱼秧子(鱼苗)
糟坊(制酒的作坊)
碾坊(碾米的作坊)
书房(学校)
吃食店(饮食店)
茶(开)水炉子(供应开水的店铺也称“老虎灶” )
塘子(浴室,也称“洋塘子、洗澡塘子)
剃头店(理发店)
酱园店(销售酱油、酱菜等酱制品的商店)
角子(硬币)
糖担子(货郎)
动物 植物
儿狗(公狗)
草狗(母狗)
长妈猪子(未骟过的母猪,简称为“长妈” )
子猪(骟过的猪)
叫驴(公驴)
草驴(母驴)
打雄(禽鸟交配)
鲫壳子(鲫鱼)
黏滑子(鲇鱼)
鳅滑子(泥鳅)
河歪(蚌,也称为“歪子”、“歪歪” )
田鸡(青蛙,也称为“水鸡” )
蛤蟆乌子(蝌蚪群)
扁螂(臭虫)
土狗子(蝼蛄)
粘滑虫(蜒蚰)
色蛋(受精的蛋)
和蟮(蚯蚓)
癞宝(蟾蜍)
癞鸽子(蛙的一种,体型小,灰褐色,鸣叫似鸽声)
老鸹(乌鸦)
虮子(虱子的蚤卵)。
灶鸡子(偷油婆。多于晚间活动于灶上的小昆虫,头小,触须细长,背部隆起,后肢长大,善于跳跃)
蚱螂(螳螂)
进木(杉木)
齐草(小麦秸秆)
洋番芋(马铃薯)
蜢虫子(小飞虫)
百脚(蜈蚣)
番瓜(南瓜)
番芋(甘薯,山芋)
虼蚤(跳蚤)
鬼麦(有黑穗病的麦)
萝卜缨子(萝卜叶子)
交往 动作
辩白(诡辩)
皮脸(小儿调皮)
舞鬼(背后搞鬼)
讲经(讲理、争论,谈家常)
淡话(搬弄是非的话、闲话)
理直(治理)
掯(按、压;卡;扣;刁难)
眼热(羡慕、眼红)
谎子(说谎)
画招(认错)
虚邀(虚情假意的邀请别人)
关会(叮嘱)
照会(告诉)
火笃 酸粥(讲话罗嗦)
扯经(闲谈)
扒灰(翁媳私通)
剔破(分析解释道理,使当事者明白)
把人家(女孩出嫁)
百搭(麻将等牌中与其他牌都能搭配的牌。喻指办事老成油滑,能与各种人相处者。贬义)
变鬼(故意装腔作势)
不作兴(不应该、不许可、不可以)
岔嘴(插话,多嘴多舌)
岔气(节外生枝)
促掐(阴险、刁枭,以手段捉弄人,使之上当。贬义。)
打瞌目充(打瞌睡。困极小睡)
打佮(佮gē。劝说,动员)
犯犟(小孩调皮;用具、机器出毛病;事情遇到波折。又作“犯腔” )
风凉话(不负责任的冷言冷语;顺水推舟的语言)
俯就(将就,迁就。俯,弯腰向下,俯身,含有将就不计较之意)
告诵(告诉)
光火(发火)
过(传染;洗过后用清水漂冲。饭后饮汤称过口。)
过世(去世)
嚎丧(同“号丧”,大哭)
猴躁(着急,烦躁)
鹘突(喻人头脑不清,办事糊涂。《康熙字典》:谓“糊涂”的另一种说法,也作“忽突” )
惶相(不给面子,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甚至当面驳回)
诨名(绰号,外号)
伙家(合伙办事者;长辈对晚辈、平辈中年长者对年龄小于自己的人亲切的称呼)
将就(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环境或去做不愿做的事)
犟嘴(回嘴,狡辩)
解手(排泄大小便)
老三老四(倚老卖老,不谦虚,言谈举止跟年龄不相称)
五二六三(指干不正当的事情,多指男女关系不正常,有“吾儿禄山”隐义)
没下巴(说话不负责任,胡吹乱扯)
眯麻(动作迟缓,办事拖沓)
拿窍(掌握窍门不办能办的事,以抬高自己的身价)
拿魂(抓住关键;起举足轻重作用)
马屁精(讨好谄媚,溜须奉承的人)
肉头(不善圆通;态度生硬,叫人感到不舒服)
三花脸(戏曲行当中的丑角。喻人调皮,面部表情变化不定)
煞辣(说话、办事干脆果断,泼辣;雷厉风行)
神智无知(糊里糊涂,头脑不清醒)
淌猫儿汁(淌眼泪)
捅(移位,移动,挪动。例:把桌子捅下子)
煨猪头(打鼾,打呼噜的戏称)
忤逆(不孝顺父母长辈)
下勾子(暗中设置障碍,乘人不备,使人绊倒)
小不下来(泰兴近年新增流行语。喻:贪大求洋、好高骛远、耍气派等意)
血不归经(经:经络。骂人语,喻说话办事不上正道,为人所不欢迎)
挜(强以物与人。例:我饱了,你不要挜我)
仰老巴(人向后仰下)
咬舌子(说话结巴,口齿不清者)
凿骨子(用食指和中指弯曲起来敲击别人头部)。
猛一冲(突然,仓猝间)
当着不着(应该说的不说,应该做的不做)
勒嗓子(大喊大叫)
嘴泼(不挑食,反之为嘴刁。例:嘴泼身肥)
打等(停留)
向呆(发呆)
带夜作(熬夜工作)
做痛(接吻)
撅(翘起;折断)
登(音。投掷、扔、舍弃)
性质 状态 副词
格正(一本正经、正规)
刷刮(麻利。另有“熟滑”一说)
不治事(不懂事理、无能)
半吊子(不学无术)
八成帐(大概、差不多)
参商(shen shang参星和商星。参星在西,商星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喻彼此对立,不和睦;亲友隔绝,不相往来;双方吵架,闹纠纷。)
蛮不浪(蛮不讲理)
没得(没有)
没答煞(喻人无自知之明,不知廉耻。贬义)
贩化(灵活,鬼点子多。多作贬义)
点点儿(数量极少)
干驳驳(极干)
方方(正在,读成去声,如:他方方在骂人呢)
回回(经常,每次,多次)
等等的(即将)
海海老儿(一共)
海该(总共。也有“哈马郎当”、“一塌刮子”的说法)
怕的(表示估计,也许)
成荒(音,大约、也许、可能)
脾家(脾气)
鬼(小气,过于吝啬)
搅三牵四(乱七八糟,理不清头绪)
昏头六十四(昏头昏脑的样子)
小家寒气的(小家子气,不大方)
粗巴拉哈的(很粗糙,不细腻)
家儿老小(全家老少)
窝里鸡(一伙,一帮子;同党,同伙)
昂武(昂。向上昂首;武,威武。谓张牙舞爪,厉害,嚣张之意)
马盖子(小孩剃去顶发、四周留短发的发型俗称)
剥兔子(酒醉呕吐)
打讶声(表示惊讶、不满,不立即回答状)
带啊身上(怀孕)
临辰待月(即将分娩)
昂烟(冒烟)
巴巴的(特地;既然。例:他巴巴的来找我,就不要惶他)
棒头人儿戏(木偶戏)
直笔笔(笔直的,一点也不弯)
波斯献宝(故意炫耀,张扬。也有写作“窝势显宝”的。波斯人善识宝,常来华献宝,炫耀其本领及其宝之贵。此话泰兴常用。历史上的波斯,即今伊朗)
不菲(很多,相当多)
草鸡毛(差劲,不能登大雅之堂)
搭浆(做事不负责任,敷衍了事;虚言搪塞,物品质次量少,掺水份)
大呼隆(形式上轰轰烈烈,而不注重实际效果)
大约摸(大约)
点儿眼儿(很少的一点点)
吊儿郎当(生活散漫,不守规矩)
笃实(忠厚老实;实在)
二百五(讥称有些傻气、不会办事的人。也说“二十五”、“二五”、“五二” )
二话(自食其言,不能兑现的话)
二码货(二等品,次品)
贩花头(标新立异,不依规矩办。贬义)
鬼画符(写字不认真,乱写乱划;拙劣的书法)
滚水(开水。也说“透水” )
霍闪(打闪,闪电。《常昭合昭志》:“谓电曰霍闪” )
曤动(灯火摇摆不定,忽明忽暗。《集韵》:“曤,暂明也。” )
结棍(厉害,壮实,壮大)
精打光(一无所有,一点儿也不剩)
杠木梢(指上别人的当去干某事)
囥(藏,收藏)
龌说(垃圾)
老相(说话好为人师、傲慢不虚心)
落色(衣物脱色,褪色)
麻爪(因受惊吓而心惊肉跳、手忙脚乱)
芒(鱼刺;麦穗上细长的针状物。例:麦芒。鱼芒)
没相管(不能办事者;不知廉耻者)
没窍(没出息,干不好的事)
门儿经(原因;方法。例:他的门儿经多)
跑小路(谓男女间有不正当的往来)
喷屎螂(蜣螂,屎壳郎)
拼死吃河豚(为达到某种目的,不惜用生命去冒险)
敲竹杠(喻借口某种理由,索取财物)
翘辫子(“死”的代称)
清锅冷灶(寥落冷静,气氛寡淡)
清汤寡水(粥稀;菜汤无油水。指饮食质量太差)
入鬼(令人奇怪;十分诧异)
入神(神气,很风光,令人羡慕)
荣业(职业,行当)
入溜子撬(故意作梗,唱反调)
箬子(包粽子的箬叶。例:粽箬。竹箬。玉米库箬)
三当六面(指相关的人都到场当面说清楚。也说“二当六面” )
三亲六故(泛指亲朋故旧)
三一三十一(珠算口诀。喻:三分相等,平分秋色)
食肠(指猪牛等动物的食量)
抬石头(大家凑份子招待客人〈多用于迎来送往〉为“抬石头” )
特为(特地)
佤(音wǎ)(我,自己。例:佤宝宝。又:格是佤的杲昃)
瓦瓷(陶制品破损的碎片)
龌龊(肮脏,不干净;污垢、垃圾的气味)
五大三粗(喻人高大健壮)
五流四散(无序地向四面散开、分流)
息胎(死胎)
丫五撬六(喻单位、家庭内部很不协调、不团结)
丫巴(东西分叉处)
洋盘(实用价值不大的货物,或中看不中用的人)
睁眼瞎(旧称文盲;不了解情况者)
醉而麻乎(醉酒的样子)
作而不作(成败两手打算)
局气(运气)
一捞抄(统货;全部)
一纳拃(拇指与食指张开的长度)
回遭(每一次)
各是(别的)
封外(此外)
带(和、跟、同。例:你不要带他一样的)
把(被。例:这本新书把他弄坏了。给。例:我把了二十元钱。)
拿(把。例:拿脸洗洗)
走(从。例:我走南京来)
斤两(重量。例:斤量大)
门面(布的宽度;店面)
哎哟喂(①表惊呼②表不满③呼痛声)
柳马棒(举止轻浮的男子,二流子)
脚子(剩余物)
站啊下(立刻、马上)
打疙瘩(说话不连贯,中间停顿,也说“打隔顿” )
打瞌目充 (打磕睡。困极小睡)
跌跌足充 足充 (走路不稳的样子)
你还会说哪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