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国所独有的文学体裁形式,在宋朝的时候流行开来。因为简单、有趣、通俗易懂的特点,对对子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连科举考试也有对对子的题目出现。
在过去科举时代,比如童生试、乡试的考题,多由主考官亲自出题,不像会试那么严格。因为题目都出自四书五经,出题范围比较狭窄,所以常常是偏题、怪题。这些题目不知难倒了多少考生。
话说明朝天顺年间,安徽有一年乡考,考题是一条难对的上联。许多考生交了白卷。主考怒斥一位考生说:“这么容易的对子也对不出来吗?!”这考生忍不住反诘道:“我出的对子你同样对不出来!”
主考冷笑道:“好。今天倒要领教。”。考生自知失言。随口说道: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那主考一听就慌了。这联运用叠字变化灵巧,一时确难对。退至后堂,又想了三天三夜仍无佳句。于是便同书童去郊外散散心,谁知因多游了几处名胜古迹,耽过了回城时间,回来时城门关紧闭。
书童大声埋怨“关门太早,进关迟一点的过客就过不了关。”主考一听,有了下联:入关迟,关关早,阻过客过关。第二天主考找到那考生对了下联,还嘉奖了他一番。
尽管已经来到21世纪了,对联依然经久不衰,尤以婚联应用最为频繁。婚联是举行婚配庆典而写的对联,属于喜联、贺联的范畴,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各行业都有着自己的婚联。
比如曾经有两位高中数学老师结婚,调皮的同学撰写了一副对联送给老师,上联:解括弧,加因子,求得结果;下联:过中点,作垂线,直达圆心。
这副对联根据两位老师的职业特点,用语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中点、垂线、圆心、求得结果”极富内涵,引人无限遐想而又贴切自然,可谓是经典之作!
最后,抛出个小问题,你能根据这两位数学老师的职业,重新撰写一副婚联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