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琳(四川外国语大学)
近日,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文明办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婚俗改革工作的意见》。其中,关于“遏制高价彩礼”的政策一出便引发众多网友热议。不得不说,河北省出台的关于“彩礼”的政策确实深察民情,直击痛点。但是,民众对此是否买账,还得打一个问号。要知道,彩礼,嫁妆不仅仅是结亲双方的人情世俗,更是现实的琐碎鸡毛,单纯靠冷冰冰的政策根本无法抗衡更不可能规整。
实际上,面对当代年轻人结婚的经济窘境,相关部门出台“遏制高价彩礼”政策为其保驾护航,确实无可厚非。留心观察,近些年网络上流传的有关彩礼、嫁妆的新闻并不少,而与之同频出现的关键词也往往极端化——“天价”“卖女”“闹掰”……可以说,当今的彩礼,嫁妆已经不再像老一辈人认为的那样,象征祝福、联姻的寓意,而变成了刺痛当代人婚姻心脏的利刃,正撕破年轻人为爱冲刺的最后一条彩带。从长远来看,若放任不管,年轻人对结婚的理念恐怕只会朝着“守财”的方向越来越扭曲。
但是,需要承认“娶媳妇送彩礼,嫁闺女陪嫁妆”确实是中国人结婚的古老传统,就算是比行政法规更严肃,更高级别的法律也无法明确地限定与禁止。史料记载,彩礼源于西周时期确立的“六礼”婚姻制度,其中“纳征”就是指男方娶亲给女方的聘礼;而嫁妆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到战国时期,嫁女要送陪嫁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发展到现在,嫁妆,彩礼早被赋予了更多的世俗涵义。仅用短短几行的法规去规整流传成俗的传统,实在是难以为继!
要想真正帮助年轻人摆脱不合理彩礼,嫁妆困境,还需细究其产生根源。 在一些农村地区,娶妻必备的车、房、彩礼,已成为新的“三大件”,花费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令许多家庭难以承受。有新闻报道称山东一29岁男子为了凑彩礼甚至不惜贷款;而嫁妆近些年也水涨船高,似乎有和彩礼较劲的势头,民众在网络上晒出的嫁妆礼单中也不乏“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可以说,如今用彩礼,嫁妆来表示对新人婚姻的祝福是其次,能晒出去、照顾人的面子、符合人的身价才是重要的。
要知道,彩礼嫁妆多寡不能被面子,身份这些外物裹挟,更无法作为新人婚姻是否会幸福的唯一凭据。现代婚姻是门学问,要筑成爱情和婚姻的大桥,不仅仅需要经济这块金刚石,还要有心理承受、感情承受、家庭责任等能力基石。若夫妻双方不用心经营婚姻,哪怕彩礼有黄金千万两,生活也得鸡飞狗跳、千疮百孔,到时候面子、里子一起丢。而纵使彩礼和嫁妆不是很丰优渥,只要夫妻双方珍惜彼此,岁月与共依旧可以积攒属于自己的财富,幸福美满!
总之,彩礼嫁妆是个变量数,用政策统一限定传统风俗不会理想更不现实。因为在彩礼嫁妆上根本不可能达成数额上的共识——到底多少金额算“高价”,多少金额算低价?彩礼嫁妆数额的选择还需根据结亲双方现实的经济水平而定,抛开面子也无需参照统一规准:不以彩礼棒打鸳鸯,不借嫁妆掏空家方为良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