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再是人生必选项?全国结婚人数连降9年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近日,民政部网站公布了《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共有683.5万对夫妻依法办理了结婚登记,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10.6%。结婚率为4.8‰,较上一年下降了0.6个千分点。与此同时,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有287.9万对,增长了1.4%。其中,由民政部门登记的离婚人数为210.0万对,法院判决和调解的离婚人数为77.9万对。离婚率为2.0‰。全国共有4310个婚姻登记机构和场所,其中婚姻登记机构有1103个。

研究人口学的专家发现,中国的离婚率伴随着离婚时间限制政策的调整而出现明显的波动。实施了"离婚冷静期"制度后,对抑制冲动离婚和轻率离婚的效果逐渐显现出来。随着这一政策逐渐被社会所适应,未来离婚数据的变化可能会更加平稳。

从结婚人数来看,连续9年以来,结婚人数不断下降,进一步加剧了老龄化问题。自2013年达到最高峰的1346.9万对之后,结婚人数一直在下降。其中,2019年中国的结婚人数下降到了少于1000万对,2020年下降到了少于900万对,2021年下降到了少于800万对,而到了2022年则下降到了少于700万对的水平。

此外,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

2022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90后"和"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大部分在城市成长和工作,接受的教育时间更长,面临更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因此婚育延迟的现象非常突出。

离婚人数和离婚率在2022年企稳,这可能与离婚冷静期有关。

全年共有287.9万对夫妻依法办理了离婚手续,增长了1.4%。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的离婚人数为210.0万对,法院判决和调解的离婚人数为77.9万对。离婚率为2.0‰。以上数据都表明离婚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稳定。婚姻家庭编中增加的“离婚冷静期”规定是指从2021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新政策,它要求在婚姻登记申请提交后的30天内,任何一方都可以撤回离婚申请,即使对方不愿意离婚。

这一新规定对离婚数据产生了巨大影响吗?中国人民大学的宋健教授和李灵春博士生在202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随着“离婚冷静期”政策的逐步实施,其效果逐渐显现。从年度数据来看,2021年全年离婚登记总数急剧下降,较2019年的404.7万对夫妻协议离婚和2020年的373.6万对夫妻协议离婚分别降低了约47%和42%。

文章还指出,2021年是“离婚冷静期”政策实施的第一年,离婚数据对政策的变化更加敏感。随着人们逐渐适应这一政策,未来的离婚数据变化可能会更加平稳。

政策正式实施后,2021年第一季度的地方数据也支持了这一判断。据杭州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4月2日之前,有38%的夫妻在申请离婚后放弃了离婚登记;而根据武汉市民政局的数据,2021年1月,在经过“30天冷静期和30天办理期”的时间后,约有58%的夫妻在申请离婚后放弃了登记。

而根据2022年的数据观察,离婚数据的趋势证实了之前的判断。与2021年相比,2022年离婚数据变化不大,离婚对数仅同比增加了4万对,离婚率与2021年持平。

另外,根据公报及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结婚登记人口中,20-24岁人群所占比例下降了1.3个百分点,占比为15.2%。而25-29岁人群所占比例上升了1.96个百分点,占比为37.24%。

这一年龄段连续10年成为结婚人群中的最大占比。

同时,30-34岁和35-39岁人群在结婚人群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10年,30-34岁人群占结婚人口的比重为11.3%,而2022年这一比重增至20.72%。人口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2年,35-39岁人群占比上升了2.54个百分点,达到了9.14%。此外,2022年40岁以上的人群在结婚人口中所占比重为17.7%,虽然比2021年有所下降,但比2010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

我们对2022年的结婚登记人口年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从2010年起,我国的结婚年龄,尤其是初婚年龄推迟了很多。

在过去的20年中,婚恋市场的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百合佳缘集团为例,根据他们发布的婚恋观调查报告,年轻的“90后”和“00后”追求个性化的恋爱方式,不再将结婚视为唯一的目标。此外,近十年来,国人的初婚年龄推迟的速度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婚姻不再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根据百合佳缘的最新报告,最活跃的用户群体是25-29岁的女性,其次是30-35岁的男性,然后是35-40岁的男性。女性在城市中更加迫切地寻找婚姻伴侣。城市化程度高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对婚恋服务的需求最旺盛。

另一份调研报告《2022-2023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70后-00后“三观”洞察》显示,70后和80后主要通过父母、亲友介绍结识伴侣,而90后和正在读书的00后,更多使用线上方式(如游戏、微博、豆瓣、微信群、QQ群等)来找到另一半。此外,工作场所也是80后和90后结交伴侣的重要途径之一。

报告还发现,“婚姻越来越不必要”。

调查显示,在所有受访者中,76%的男性认为婚姻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经历,而只有56%的女性这样认为。随着年龄降低,对婚姻的必要性的认同程度降低;随着学历的提高,女性认为婚姻的必要性明显下降。此外,已婚男性对婚姻的认可度超过80%,明显高于已婚女性的62%。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出生人口呈现负增长趋势。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共计956万人,相比于2021年减少了106万人,而2023年预计出生人口将进一步减少至700万-800多万。这一趋势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口问题的关注。

按照性别比例来看,2022年出生人口的男女比例为111.1,其中二孩占比为38.9%,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5.0%,一孩占比为46.1%。这表明在我国生育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夫妇选择较少的孩子数目或者不再生育,这也与育龄妇女人口减少有关。

尽管人口负增长正在发生,但康义表示,我们并不需要过于担心这个问题。当前我国劳动力总体上仍然供大于求,人口红利仍然存在。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已经接近11年,与整个产业体系相匹配,这为劳动力供给状况带来了良好的前景。

然而,人口负增长的趋势是否会继续下去呢?康义认为这是可能的,但并不是必然的。人口问题的核心在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与产业体系之间是否相互匹配。我们需要关注并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实现可持续的人口发展。

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面对人口负增长的挑战时,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人口问题的合理化发展,以确保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