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530篇原创文章
2023年,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层面,大家翘首以盼的原本是强劲复苏,却没想到新年伊始,迎来的是民生领域的规则重要变化:
1月30日,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取消数量限制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
这是四川为了适应三孩生育政策,改进和规范生育登记服务,结合本省实际,于去年年底对2019年3月20日出台的《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办法》进行的修订完善(续订后名《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今年2月15日起施行。
▲四川省卫健委官网截图
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将于2023年2月15日起施行。
细看新《办法》,亮点颇多,比如取消了对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将生育登记的重心转移到生育意愿和生育结果上来。
这意味着,生育登记不再以“结婚与否”作为前置条件,在法律层面再次明确非婚生子不受限制和歧视。
为什么说是再次呢?
其实,中国《民法典》、《婚姻法》等已经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但这一原则性条款需要具体的政策细节来保障。在这次四川公开以政府政策公布文件的形式出现以前,实际上在中国很多城市和地区,“非婚生子女”在落户,社会价值语境,舆论态度,以及很多方面,是长期处于灰暗和负面的背景之下的。
这是事实,甚至在一些城市还存在罚款惩处:没有领结婚证就生育孩子属于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要被处以缴纳当地人均消费标准的0.5—1倍的社会抚养费的。
当然,社会歧视,价值观围攻这些对于非婚生孩子都是长久伤害,别说没有,现实如此。
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可能在一些人看来不符合传统的家庭伦理模式,或者存在道德接受层面的障碍,比如常见的“私生子”议题。在过去,非婚生育子女办理登记难、上户口难,以致成为“黑户”的案例并不鲜见。
显然,让非婚生子敞敞亮亮、顺顺利利登记,就是对这一原则的具体落实,也是法律精神的重要体现。
类似政策出台,肯定跟当当下中国生育率逐年下跌,新生儿一年出生数跌破1000万的背景分不开。
只不过,这一次,四川省是走在了全国的前面,这个步子迈的很大,也很明显,彰显了急迫和焦虑。从行政表达和政策执行的角度来看,这一次,四川省是全国第一放开“非婚生子”限制的省份。
这个民生领域规则和政策的动向,是值得关注的大事件。
关联14亿人口基数中国的每一次民生规则调整,对应的都是一个时代方方面面的深远长久影响。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四川省和多个省份城市,这个最新的放开“非婚生子”限制动向的有依有据梳理复盘,结合现实,尊重规律,对该重大动向后续可能给中国经济和未来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理性科学的研判分析。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严谨复盘: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将于今年2月施行的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简称《四川办法》),因取消了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生育数量等限制条件而受到舆论广泛关注。
根据规定,《四川办法》适用于双方或一方为四川省户籍人口,以及在四川省长期居住且持有四川省居住证的非四川省户籍人口。生育登记内容包括夫妻双方(公民)基本信息(含户籍信息、居住信息、婚姻信息等)和子女信息(含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的现存子女)等。
四川省卫健委在官方解读中已对“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作了简要说明——
《四川办法》取消了对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将生育登记的重心转移到生育意愿和生育结果上来,回归人口监测及生育服务本位。
《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将于2023年2月15日起施行。
《办法》此次主要修订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 取消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将“夫妻应当在生育前进行生育登记”更改为“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应办理生育登记”,该条目还详细提到:“公民应当在生育前进行生育登记,生育前未登记的,可在生育后补登。”
● 取消办理生育登记时生育数量的限制,明确“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应办理生育登记”。
● 简化了生育登记的要求 ,规定网上办理生育登记时,可通过相关信息系统调取身份证或有效证件电子证照的,不再上传身份证明材料。
● 增加了信息共享的要求,如增加了“婚育一件事”一次办、生育登记信息共享、电子证照共享等内容。
其中最重磅的就是第一条:
以后不需要结婚就能生孩子了,生多少也放开了。
当然,四川省这个政策动向不是孤例,看问题讲究一个兼收并蓄:
在此次《四川办法》受到关注之前,已有广东、安徽等多个省份出台了类似措施或公开征求意见。
2022年5月1日起,《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生育登记管理办法》(简称《广东办法》)正式实施。广东省卫健委权威解读称,《广东办法》明确了生育子女无须再审批,实行全口径生育登记制度,并在登记流程、办理材料和办理时限等方面更加优化、更加便民。
具体来看,《广东办法》将“生育登记证明”更改为“生育登记凭证”,并明确了“生育登记凭证是办理机构为登记人办理生育登记时出具的凭证,不作为相关生育行为是否符合《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依据”,强调了生育登记的中立性和客观性,仅作为人口监测的工作手段,而不再成为制约群众生育的工具。
同时,《广东办法》也延续了此前未婚生育人群可以办理生育登记的规定。
2022年6月,陕西省卫健委发布《陕西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其中明确“夫妻生育子女的,应当在怀孕后至孩子出生六个月之内办理生育登记。其它情形生育子女的,也可予以生育登记”。
2022年8月,安徽省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完善生育登记制度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其中,安徽省拟在办理生育登记时,不再受生育子女数量的限制,也不再受结婚登记的限制。
从公开文件信息来看,四川、广东、陕西等省份上述新施行的生育登记措施均为落实2021年中央提出的“完善生育登记制度”要求。
实际上,网络和舆论这一次对于四川省的生育政策调整动向进行的讨论,是脱离现实和具有滞后性的。
过去几年,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头部城市,实际上非婚生子女的管理,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有依有据,为大家进行一个复盘梳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从原因到本质:放开婚姻对生育的约束,能够解决中国当前的人口生育率问题吗?2022年,中国生育率和人口结构的现实,是绕不开的一个关键原因:
中国国家统计局 17 日公布,2022 年末全国人口 (包括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141175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85 万人。这也是我国人口自 1962 年以来(即近 61 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中国近邻韩国日本都出现过的人口负增长问题,在中国正式出现,并且得到官方确认,这个事情比绝大多数人预料来的都早,带来的冲击和舆论热议也空间高涨。
人口问题,不是简单的数字加减,不是拿个喇叭就能解决,更不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脱离实际的砖家叫兽胡言乱语就能得到扭转的复杂问题。
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而欧美日韩也用自身的经验证明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经济体,能够通过行政,包括经济手段,来彻底解决和扭转这个人口负增长趋势的势头。
实际上,“非婚生子”的情况受到歧视和各个环节的钳制,只有中国才有,而这种现象在国外很常见,哪怕是在中国的香港和台湾也是如此,正常上户口,正常继承财产。
但是这其实不是中国人口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是社会和经济环境,让中国95后的年轻群体,事实上进入了一个不婚不育,对繁衍下一代兴趣乏乏的普遍状态。
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表现,是非常棘手麻烦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根本没有什么短期就能立竿见影扭转改变的办法存在。
这一次,四川省率先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把生育和结婚这两件事剥离了。
从2月15日开始,四川的生育并不需要提供结婚证明,也没有几胎的限制。
这个意思很明确了,即便不结婚,一样可以给孩子上户口。
不再问孩子哪儿来的,落地就有户口。想生几胎生几胎。
这个事情并不复杂,而引发舆论热议和关注的点也在这里:
一方面,是孩子的环境和培养
不管大家有多少时髦的提法,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有影响的。
按照逻辑,固定的家庭可以给孩子提供稳定安全的关系,和足够的财力和精力来更好的抚养。
单亲抚养至少会缺少一半,即便同居关系也会不稳定。特别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的淡化和缺失,是否会造成心理问题隐患。
另一方面,还有对传统的挑战以及对社会公平性的冲击。
传统挑战没多少好说的,规则和法律决定道德底线,现在规则变了,道德底线也会变,由不得老古董和顽固分子矫情。
关键是原有中国婚姻制度对社会公平性的设计和保护会受到冲击。
有能力的男人,可以和更多女人生孩子,这会不会对婚姻制度产生影响,甚至对普通男性产生挤压。
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其实是对弱势男性基因繁衍的保护,这话说的比较难听,却是现实。
如果放开非婚生育,有能力的男人比普通男人在生育资源上更有优势,普通男人结婚生育就更难了。
普通男人因为在生育成本上的竞争劣势,很有可能导致很多人失去婚育的机会。
但是,这些讨论和关注的观点再有理由和热度,放在宏观和国家面前的人口生育率和人口结构难题,都不是事。
本质上,这就是宏观设计和微观现实之间的一个选择博弈。
类似政策出台,肯定跟当今生育率逐年下跌,新生儿一年出生数跌破1000万的背景分不开。
国家也想催生,不用各路观点的废话。
但是现在放眼全球,低生育率问题都是个老大难。
无法强制,只能鼓励。
无法物质鼓励,只能精神鼓励。
至于放开“非婚生育”能不解决人口问题,这里有一个参考。
奥地利学者鲁茨有个“低生育率陷阱”理论:
总和生育率低于1.5,由于育龄妇女比例、家庭规模、经济期望值的下降,生育率很难再回升。
这就是科学:当数值低于某个特定值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和政策,环境,规则,没有多少直接关系了。
当然,对单身生育开一两个小小的口子,释放一些积极的信号,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国家的态度,不管未来有没有效果,态度先行很重要。
至于未来中国出生率和人口结构的问题,指望这样的政策尝试能够一劳永逸,显然非常的不现实。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趋势和影响研判讨论:放开“非婚生子”的约束,将带来怎样的未来?实际上,从2022年开始,四川之外,各地也早已推出一系列的鼓励政策。
济南发布方案「今年新生二孩三孩, 3 岁前每月补贴 600 元」
深圳就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公开征求意见,生育一孩亦有补贴,第三孩累计补贴 1.9 万元。
长沙依法生育二孩及以上本地户籍家庭增加1套购房指标。长沙市政府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依法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购买商品住宅实施细则》,目前《实施细则》已完成备案,即日起实施。
2022年,安徽卫健委发布《关于完善生育登记制度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持身份证或户口簿”。由于此次政策调整不再限制生育子女数量,以及是否结婚登记,一度引发热议。
综合来看,为了鼓励生育,各地主要政策还是对二胎、三胎进行补贴,或者增加购房服务。
从地方实践来看,四川并非个例,此前广东、安徽等地在各自的生育登记办法中,都相继放宽了要求,取消了将结婚作为限制性条件。
这从本质上来说,是尊重妇女的生育意愿,免除她们关于生育的后顾之忧,也是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题中之义。
不能否认的是,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可能在一些人看来不符合传统的家庭伦理模式,或者存在道德接受层面的障碍,比如常见的“私生子”议题。在过去,非婚生育子女办理登记难、上户口难,以致成为“黑户”的案例并不鲜见。
必须明确的是,作为普适每一位国民的公共政策,首先考虑的是权利保障,是尊重每一位公民的个人选择。
即便从最朴素的情感来说,无论非婚生育还是超计划生育,每一个孩子,都是无辜的。
从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也能看出,政策正朝着这个方向不断转变。
其中还取消了生育数量的限制,规定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应办理生育登记,这也意味着“超生”的孩子也能方便登记,享受公共服务的门槛正在不断降低。
所以,理性预判,类似的规定将会成为各地的基本操作,更完善地保障公民的生育权利。
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系统性工程。
在生育登记的门槛放宽之外,包括简化信息填报的流程、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增加医疗机构生育公共支出等等,这些方面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而从影响和未来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国家层面在人口趋势问题上的态度转变。
一方面,非婚生子的限制完全打开,目标明确就是为了扭转生育率;
另一方面,因为鼓励生育所带来的后续社会,经济等等层面的潜在风险和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过程成本。
在生育率这个问题上,中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没有前车之鉴了,进入“无人区”探索前路,客观来说,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但是,人口永远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延续的根基。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接下来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中,竞争和挑战,是否会更加严峻?有一个重要认知需要明确,当前中国因为人口问题导致的经济压力,不仅仅是生育率。
老龄化和少子化是俩码事。
从数据上一目了然:
中国育龄妇女从10年的3.7亿,下降到去年的3.1亿。
17年到20年,育龄妇女年均减少567万;
其中黄金育龄期(20岁至29岁)年均减少540万。
同步的是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从24岁延后到28岁,结婚登记数从13年的1347万对下降到21年的764万对。
种子在萎缩。
但是实际上当前的很多政策,都还是“数据治理”的落后阶段,撑死有些地区搞点生育补贴。这是好事,但从宏观面上看,这只能起到争夺流入人口的效果。
居高不下的养老成本,无法创造社会财富价值的退休群体,日益激化的贫富分化矛盾,才是关键问题。
成本和负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永远只能转移,直到有人愿意承担和消化,而不会自己消化。
低效,低产出,高成本的老龄化社会成本,转移到了年轻人这里,就是高房价,高物价,以及上升通道的封闭,阶层固化。
延长工作时间、增加个人养老成本、挤出储蓄和产权的方向……这些才是国家系统性解决生育率难题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哪一个不是艰难至极?
普遍的国家养老体系撑不起来,一个年轻人要在二十岁就胆战心惊地规划自己的七十岁。这只会更严重地挤压生育率。
迟迟不愿投资年轻人,反倒是推着年轻人去接各种盘。这才是关键问题。
老龄化群体享受增量福利,年轻人不得不面对存量挤压,无限内卷,极限竞争。
这没有什么对错争执的意义,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后摆在国家和所有中国人面前的必然现实。当然,这也是国家治理平衡之道的必然课题。
没钱,没地方,没时间,没精力,那连老母鸡都不带下蛋的,人类又拿什么生?从这个角度来看,改善人口出生率,扭转少子化,杠杆背在年轻人身上的现实如果得不到扭转,很难实现。
所以,大家认为接下来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中,竞争和挑战,是否会更加严峻?
以上,就是对四川省,包括很多城市对于生育政策的最新动态,进行的专题分析和深入讨论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文章观点不一定绝对正确,权当抛砖引玉,启发思考,挖掘本质,能够给看到的朋友们,带来一些思考,一些启发,那就很好。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