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赣南客家传统婚嫁习俗,有传承中原汉人《六礼》古风的一面,又有融合演进、俗随时变的一面,但其中四个基本仪式程序沿袭至今。
传庚与相亲。男方托媒人到女方家说媒求婚,女方若有意联姻,就会将姑娘的生辰交媒人带给男方,男方请“先生”将双方的生辰信息“推算”一番(俗称“合八字”),看看是否“相生相合”,这个过程就叫传庚。如今,这一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合八字”仪式,正被越来越多相信科学的现代青年男女摒弃,他们往往在亲人的陪同下直接到约定的酒楼里见面,若双方有意联姻,便当面交换信物,这就算相亲之后允婚了。
新娘哭嫁,一表感恩,二表不舍。
新娘头顶簸箕出阁。
过聘与订婚。允婚之后,男女双方有一段“观察思考期”,若双方都不反悔,女方就选定一个日子,携一众亲友到男方住处“看屋场”“采家风”。是时,男方百般殷勤,用美酒佳肴将女方及其带来的亲友招待满意之后,便在宴席上与他们讨价还价,议定恩恤金、礼金、鱼肉、米酒的数量与嫁妆的项目,并敲定行嫁娶亲的日子。如若不能近期嫁娶,逢重大传统节日,男方必须携带礼品到女方家“捎节”(也称“送节”),慰敬女方的长辈,直到双方完婚。
迎亲队伍挑着丰厚的嫁妆归来,新娘要在祠堂大门前的簸篮中“站性子”。
迎亲路上,热闹非凡。
行嫁与接亲。这是赣南客家婚俗中最隆重的仪式。按传统习俗,要举行一整套程序繁多的礼仪。第一天下午开始为暖轿夜,新郎要化妆行修饰礼,叩拜祖宗,然后在一派庄重的气氛下,请出舅舅唱赞词并为新郎披红、戴花(插在礼帽上)。第二天是正酒日子,新郎随同唢呐手、彩旗手(用红布绕着两根小桂竹作彩旗)、先生(礼生)、媒人等到新娘家迎亲,其间,男方必须完成以下礼仪:分别给女方家的先生(礼生)、沐浴(为新娘穿衣的人)、开厨(厨师)、走堂(端菜的人)、妆容(为新娘化妆的人)、扶鸾(伴娘)等一众为喜事帮忙的人分发红包,以示谢意。
兄长背妹上花轿。
闹洞房,向新娘讨喜果。
行嫁前,新娘除梳洗化妆、叩拜祖宗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程序——“哭嫁”。哭嫁是为了表达新娘对娘家的感恩与不舍之情,没有固定的哭词,全是触景生情,即兴哭述。哭述越悲、越久,前来闺房劝慰的亲友、邻居就越多,塞给新娘“扎荷包”的告别礼金也越多。新娘整装出嫁时,还要由她的兄弟或叔叔到闺房把装有哭嫁钱的手箱抢出来,俗称“抢手箱”。然后,凤冠霞帔、红衣绣鞋、头顶簸箕的新娘在唢呐和喜炮声中由长辈及媒人牵着走出闺房,过一个门槛给一个红包,走到上厅叩拜祖宗,再由哥哥或弟弟背到大门前送上婚车(汽车、摩托、单车)或花轿,由新郎牵手带路,在送嫁姐妹和弟弟(一般是小男孩,寓意早生贵子)的随同下起程,在吹吹打打的男方接亲队伍簇拥下,来到鼓乐相迎的新郎家。此时,男方家的亲友点燃鞭炮迎接,并请送嫁的亲戚进屋喝茶,但新娘要留在门前的簸篮中“站性子”或“坐性子”(表示到婆家后不能任性,必须循规蹈矩,懂得方圆分寸)。站(坐)完性子,鞭炮响起,由手持点燃火把的婶子或嫂子牵着新娘“跨火盆”、入屋内(火把一般由竹片、丝茅、桃树枝、红绳组成,寓意驱邪迎新),并向现场人群分撒花生、枣子等果品。接下来开始就餐。入席是很有讲究的,正酒那天的首席是由舅舅坐。酒席上,还有一种独特的客家分菜(谐音“分财”)习俗,就是把一些尚未吃完和特意留着的菜分给来客带回家中,让其家中老小一同分享喜宴佳肴。
新郎新娘拜堂成亲。
拜堂与闹房。拜堂的仪式是: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最后是夫妻对拜进入洞房。进入洞房的新郎新娘,要象征性喝两碗交杯酒,然后勾肩搭膀吃两个鸡公腿。礼毕,婚礼正宴开始,新郎新娘在礼生的引导下,敬请嘉宾入席。
新郎揭开新娘的红头盖。
新郞新娘给来宾添喜酒。
入夜,青年宾客相聚洞房“搞气氛”,俗称“闹洞房”。闹毕,新郎新娘洗浴更衣,同床共枕,婚嫁礼仪遂告完毕。
婚后的第三天叫“拉三朝”,新郎新娘要“回门”,到女方家拜见长辈,一表孝心,二报平安。
(阳春/文 赖联明 黄新明 叶卡 李师良 记者李传材/图)
编辑:谢忠英
值班主任:谢东宸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