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二十大」记忆桓台民俗篇 •婚嫁习俗-民间礼仪(二)

民间礼仪

祝贺生子女

祝贺生子女

亲家贺喜

桓台属农村人口众多,至今多数还沿用千百年来传统的“送米”习俗,用两个大箢子,装上小米和鸡蛋,顶上放上给孩子做的小衣服。不过娘家送来的鸡蛋,一般是专门买的“山鸡蛋”或“家养鸡蛋”,除了这两个大箢子之外,还要专门带上看孩子的大红包(现金)。

亲朋贺喜

亲朋贺喜,在经济不宽裕的时代,亲戚贺喜多数是随娘家贺喜的那天一起来,但带的礼物一般就是带一个箢子,装上米或面,顶上摆上一层鸡蛋,鸡蛋一般也就几十个,而且是一般的。现在,人们手头宽裕了,亲戚也没有带箢子送米的了,都代之以送红包(现金)了。作为朋友和乡邻,过去缺钱的时候,以几斤豆腐,或十支麻花,或十个鸡蛋表示祝贺,现在也都简简单单地拿红包(现金),年轻人都直接从手机上发“红包”了。

祝贺后生中榜

祝贺后生中榜

桓台历史悠久,也是文化之乡,仅明清时期就考中进士81名,举人和各类贡生数百名。域内也有敬崇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民风,自古以来只要有后生中榜,亲朋好友和众人都表示祝贺。

众人祝贺

在封建社会,后生中了举人、进士,就意味着头顶上戴上了官帽。因此,不仅族门内感到荣幸,地方上和村民们也感到荣幸。因此,都以不同形式表示祝贺。地方府衙会敲锣打鼓地前去送榜;乡亲们首先是见了中榜后生的长辈先道喜。继而,宴请中榜后生,以加深感情。有的还再送上贺礼。

时代发展,但这一民风依然传承着,只是形式上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了。科举制度废止后,后生们考上大学,朝廷的红榜改为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直接寄发给考生了。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以包场电影的形式祝贺村内孩子考入大学。众人的祝贺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朴实的方式。

亲朋祝贺

封建时代, 后生中了榜(包括进士、举人、贡生、秀才)是光宗耀祖的事,家族和亲朋好友,自然感到荣幸,并尽情表示祝贺。除宴请聊叙,还要送上贺礼。科举制度废止后,国内连年战争,教育发展缓慢,各类大学的招生数量很少,村里几年考上一个,更成了特大的喜事。亲朋好友更是尽情祝贺。改革开放后,教育突飞猛进,基本上圆了百姓子弟上大学的梦,尽管每年村里都有十几个后生考上大学,每个家族中也年年都有考上大学的,后生上大学已是正常之事了,但传承的祝贺礼仪依然,这大概主要是为了激励孩子们继续努力,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吧。

建房和乔迁新居礼仪

建房和乔迁新居礼仪

民间建房和乔迁新居都是生活中的大事,注重礼仪的域内人民都尽情表示。

祝贺建房

民间在涉及建房方面的礼仪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论过去有什么纠葛,涉及对方建设房屋的事,经第三方调解,都会做出礼让,为对方建房让路。二是一家建房众人帮忙,不但义务出工,而且根据平素的相互关系,在上梁时给予贺礼,如香烟、酒之类,因这类物品盖房者建房期间招待工匠用得上。

祝贺乔迁新居

民间乔迁新居的礼仪是由建房礼仪演变而来的,过去在农村居住时,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相互之间有建房的帮忙干活,送烟酒祝贺“上梁大吉”。随时代发展,进城住楼房了,楼房不需要自己盖,所以搬家时,亲朋好友便给其“温锅”,以此表示祝贺,祝贺的形式也与时俱进了。祝贺者轻轻松松地拿个红包(现金),乔迁新居的到酒店报上几桌饭菜,男女老少开怀畅饮,共话党的英明领导带来的美好生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