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风俗之婚嫁

最能体现地方风情的就是婚丧嫁娶了。

河套人讲究颇多。大概是为了适应各地风俗而来的。还别说,巴掌大的地方,民族就近二十个。

不论从各地引进的不同风俗,还是民族差异,揉和在一起,成就了今天的风俗。比如胡汉,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陕各地,要把矛盾最小化,得到各方认可,不易。那些摒弃的就是今天没有的,留下的未必是精华,但充分证明了它生命力强。

打问“门户”--

狐臭不是河套人独有的,但也不少,原因是匈奴人体味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本来就怪不着哪个人,白种人体味较蒙古人更甚,时下人还抢着嫁外国人呢。

没办法,体臭又不影响人类繁衍,又是显性遗传,造就出一代一代的“狐臭人”,你又不能不让他传宗接代。

但是,河套人不这样想,倘有娶嫁,第一要务就是打听“门户”,期间要把此人的七大姑八大姨、祖宗八代拿来考证一番。谓其“门户高不高”或“有没有”,倘有,王婆再世也难了。

当然,也有其味相投者互不计较的,另一种意义的门当户对。说“门户”不是“户门”,二者差之千里。大户人家人口众多,子孙繁盛称其为“户门”大,你叫人家“门户”大,非挨板砖不可。

财礼--

彩礼是为添喜气的一种礼节,数量大了,姑且叫财礼。河套人非要把它当回事,且就论一论,对此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敝人看来,犹似谈判,但又不必自家人出面,要有一个中间人从中调停,这个中间人就是所谓的介绍人。这个人称不上媒人,只是发挥一下作用,事过之后也就没什么用了。财礼要视实际,几万至几十万不等。

影响彩礼的多寡因素很多,如欢喜度、家庭原因、个人原因等等不一而足。

嫁娶的繁缛礼节--

真正意义上的婚姻确定下来并不是领没领证,而是一个重要的仪式,当然也可以不走。那就是订婚,也叫“喝酒”。“喝酒”日子的确定,之前还有一个简单的“探话”仪式,都是男方主动。

订婚这天,男方到女方家,除了财礼等必要外,男方还要准备当天吃喝所用--大羯羊、烟酒等。大喜之日等诸多大事在这一天议定,再不出差错,这桩婚事就算定了。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就是砍一条羊后腿送介绍人当谢礼。

娶亲这天,讲究“娶三送四”,就是男方选三名、女方选四名父母双全各方面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分别组成送亲和娶亲队伍,完成本次重大任务。

过去有一种娶亲仪式,叫“迎亲大娶”,人数上加倍,新郎要骑着高头大马,马头上扎大红花,一路上乐鼓吹吹打打,很热闹的,解放后逐渐消失了。

人数问题上,还可以变通,男方加“放炮二小子”,其作用像戏台上的丑角,催促和加快行程。人选上也有讲究:“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在黑仡洞”。

女方要有一名压轿的,女方直系中的童男方可担任此角色。到了男方家,压轿子的不下来,新娘子是不能先行下来的。所以得拿红包给孩子啦。

还有一些很繁的禁忌,比如说村里有两家娶聘的,谁家先娶回或谁家先动身谁家吉利。新娘子不能见井、大石头…需用红纸盖着,新娘子回新房前,不能踩地…路上有同样的娶亲队伍,下去交换礼物,就不一一述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