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抚养》李玫瑾 第三章 心理发展有迹可循——摘抄与感悟(上)

人的心理也有着内在的发展路径。一个人今天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心理风格,一定跟他过去的经历有关。

1. 谈恋爱要先了解对方的成长经历

每个人都是有来历的。想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了解他的过去。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才能预测他的未来。

想了解一个人的心理,就让他聊聊自己家庭的故事。遇到那种不想显露家庭背景的人,要小心接触。请记住,结婚前不要急,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考察。

夫妻最好的相处之道是隐约知道又不太清楚, “难得糊涂”是婚姻的相守之道。

孩子是否幸福会影响父母晚年的幸福值,如果父母现在不顾及孩子,一旦孩子出了问题,父母的后半生会很痛苦。

感悟:个性源于早年的养育,恋爱时要了解对方,就要从对方幼年的养育、环境与成长经历开始,进而甄别对方现今言行的真伪,以为婚后孩子与自己的幸福做好准备。

2.谈对象怕不可靠,问两个问题就知道

谈对象时,关键要问两个问题:“你家里老人都好吧?你爸妈关系挺好吧?”

第一要问对方家里老人的情况。对方家里老人健在,说明这家人的遗传基因不错;家有长寿老人,说明这家人的生活方式不错;老人能长寿,说明老人教子有方。教子有方是可以家传的,能福泽子孙后代。

问对方父母的情况,注意看他是什么表情。如果他很高兴,滔滔不绝,说他爸妈很风趣,爸妈感情很好……那么,这种人就很好;有难言之隐,或者对你有戒心,这种家庭要慎入,因为家风不好。

其实,与一个人结婚,就是与一个家庭结婚。如果对象的家庭不正常,你未来的婚姻生活就容易有变数。所以,你既要看这个人本身,还要看他的祖父母和父母。

感悟:有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同心养育孩子、照顾老人,积极主动构建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以福泽子孙后代。

3.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来到世上,只需经过两个六年,心理模式就已展露雏形。

一个人成年后,其心理风格与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什么样的生活背景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养育方式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心理风格。所以,当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后,就可以找到他现在很多心理问题的答案。

感悟:孩子成长背景中上演的正性或负性的剧情,都会印刻在孩子脑中,并塑造或促成孩子形成与之相应的个性或心理模式。父母要尽力避免负性剧情的上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