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同居,“差一步结婚,差一点分手”‖ 解X

01

同居,近9成70后反对,90后赞成

不比以前传统的思想,「情侣同居」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并且这种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特别是刚热恋的小情侣,对同居生活更是格外热衷和向往。

关于同居有人给了一个很精辟的总结。“差一步结婚,差一点分手。”

因为同居是一把双刃剑。

同居是指男女之间包括性生活的共同居住生活,是一种不受法律保护且没有婚姻制度限制的生活方式,其中以结婚为目的的暂时性同居也被叫做“试婚 ”。

今年有一项调查了近百万人的项目 《你赞成婚前同居吗?》,其数据显示:(我主良缘联合深圳都市报、羊城地铁报、海峡都市报、青岛晚报、杭州城报等全国12家知名报纸发布调查问卷)

在80-90后的群体中,有88.96%的人支持婚前同居,5.12%的人持中立态度,5.92%的人持反对态度。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60、70后有近9成的人反对婚前同居,而恰恰相反,近9成的80、90后赞成婚前同居。

年龄越小,赞成的比例越高。

可以看出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思想的开放,大家对婚前同居的接纳度越来越高。

赞成归赞同,也有不少人真正同居时,却发现生活一地鸡毛,硝烟不断。

「以前觉得同居生活太美好了,两人三餐四季,晚上一起搂着睡觉,一起追剧养宠物,随时可以亲亲抱抱。但是同居后才发现,我太天真了。生活习惯不一样少不了吵架。我是一个洁癖,他生活就很随意,回家袜子一扔,每次我都很烦躁,说了很多次他都改不了。」

同居要面对的是对方的另外一面:胡子拉碴,素颜朝天,睡觉打呼,不爱卫生等等。日常要讨论的话题不再是“今天要去哪里约会?”,而是变成了“今天的碗谁洗?”。

但同居并不是只有幻想的破碎和生活的鸡毛,也有很多情侣在同居中让关系升华顺利走进婚姻的成功案例。

不如就此机会,我们就来聊聊“同居”这个话题。

02

只有同居过的人才更适合结婚?

许多人认为婚前同居是迈入婚姻前必不可少的步骤。毕竟,不生活在一起就不知道对方实际上是什么人。

有趣的是,在CFPS2010数据的分析中指出“无论男女,婚前同居都将提高离婚风险。有婚前同居的男性离婚率是没有婚前同居的2.28倍。而相同的,有婚前同居的女性的离婚率是没有婚前同居的1.53倍。”

并不是同居就会离婚,而是长期同居而迟迟不结婚的人,可能会加大结婚后离婚的概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选择同居者很多具有反对传统婚姻家庭价值观的特性」。所以Ta们不会遵循旧时代“结了婚双方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不可分离”这样的思想,Ta们更加独立自由,所以同居时发生矛盾时,会选择一拍两散而不是忍气吞声。

「婚前同居的经历可能会改变我们对于婚姻的认识」。相比于结婚还要承担法律上和双方家庭的约束,同居则只需要双方的参与,更加自由和简单。既然这样,我们可能会更倾向于长久的婚前同居生活方式。

并且同居关系中的任何一方可以「随时解除同居关系」,而婚姻则需「双方同意或法院判决」离婚,并且还要牵扯到财产平分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是,同居时的相处产生的矛盾让关系无法继续。

03

同居后才发现,原来ta是这样的人

年轻人选择同居一方面是因为「反正要结婚」,所以选择提前居住在一起;一方面是出于「生存压力」,两个人合租节省住房花销。同时还能一起培养感情,有个人可以陪在身边;还有更甚者,是出于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选择同居。

同居,让双方的感情更加亲密,为其如胶如漆感情提供了完美的温床。但很多看似梦幻的温床的往往会在“权力争夺期 ”原形毕露。

心理学教授罗兰▪米勒认为每一段亲密关系都会经历这五个时期:浪漫期、权力争夺期、整合期、承诺期和共同创造期。

大多数刚谈恋爱的热恋期就是「浪漫期」。双方都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恨不得24小时腻在一起。

但同居之后才赫然发现对方从恋爱神坛上跌落凡间变成一个“哪不行,哪哪都不行”的眼中钉,接下来双方会进行「权力争夺的搏斗」。

“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上完厕所马桶盖要掀上去。”

“为什么是我做饭,我工作也很忙,你不能做吗?”

“该减肥了你,天天吃这么多,胖成这样!”

《原谅他77次》

「权力争夺期」是指双方都想争夺亲密关系的主控权,并开启一次又一次博弈「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和行为,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之前对方咋咋乎乎的小毛病,你会觉得蠢萌蠢萌的真可爱,现在却觉得怎么这么烦人,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还要老是麻烦别人。

当爱的魔力消散后,双方「没有了滤镜加持」,看哪都觉得不顺眼,在这个阶段你会更多关注对方不好的一面。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愤怒情绪容易被激发出来,促使我们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攻击对方的人格,贬低打压对方的能力,用冷暴力来隐形攻击对方等等。

罗兰▪米勒认为我们会用这些方式来掩盖自己的旧伤,从而不用去感受痛苦。「因为我们会把对方当做是理想化的父母,期待Ta们满足我们曾未被满足的愿望」。

当然,每段关系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并不只是同居。只是同居更容易会触发这样的权力斗争,让我们走向关系破裂。

同居相当于两个人在共同空间里长期相处,「被激发矛盾的几率更大」,例如性生活是否和谐,生活开支怎么规划,卫生饮食习惯差距,生活习性不同等等。

《春娇救志明》

过早的同居或许就会拉近双方的距离,物极必反,加速双方的热恋期来进入权力争夺期。同居相比于婚姻少了“承诺”的元素,更容易因为这些日常小事陷入情感危机。

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耐心去跨越。

值得注意的是,准备同居的情侣们要做好「接纳对方缺点的准备,抛却过度理想化的梦中情人完美形象」。调整好心态来看待可能发生的摩擦和分歧,让关系向稳健牢固且能相互理解的方向展开。

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一些“甜蜜陷阱 ”。

04

同居的”甜蜜陷阱 ”在哪里?

① 怀孕的可能性增加

对女性来说,同居将会增加性行为的概率,进而增加了「受孕的可能性」。如果双方计划内没有要孩子的打算,流产对女性的身体是有巨大伤害的。

同时,传统思想对于女性的舆论更加不友好。选择同居的女性需要面临更多舆论压力。

② 对方介意我的恋爱史

在网上搜索“同居”时,也会看到有女孩子说因为交代自己有过同居史而被现任嫌弃和被分手。

“他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不太能接受我和别人同居过。他说同居过的女生相当于结了一次婚,心里总是有点疙瘩。”

当有过同居史的女生被冠上“不干净”“不自爱”的帽子时,她要被迫背负起“两个人才能完成的同居行为”的责任,这是对女性价值的否认和禁锢。

假如你和对方及时坦诚自己有过同居史,而对方难以接受的话,或许你首先关注的不是自己有多糟糕,而是考虑两个人是否合适。

③ 考虑清楚再同居

总而言之,若是处于准备结婚而且具有同居条件的,即双方家庭都认可的环境下,选择婚前同居是值得考虑的,可以提前「适应婚姻生活,降低婚后落差感」。

若是只是出于激情同居,就要保持谨慎和做好心理准备。同居不仅仅是单纯提供恋爱环境方便腻在一起,更像是落入“凡间”,不得不面对「最现实的吃喝拉撒」。

若还有因为出于经济考虑同居,那么生活成本的分摊,财务支出等等问题是否也要先协商清楚。「不要羞于谈钱」,同居后的生活需要经济才能支撑下去,为了减少金钱的纠葛,或许我们可以先建立财务安全意识及划定财务边界。

05

当对方提出同居,怎么办?

有不少人苦恼,当对方提出同居时,自己心里没有准备好又怕拒绝了会伤害感情,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如果觉得这样进展太快了,感觉紧张或有压力,先诚实面对自己,不要「为了爱而盲目答应」。有可能你一时的讨好和迎合会导致对方过度的期待。

其次,我们要和对方坦白自己的想法,不是因为不爱只是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希望对方能够理解。同时为了满足对方想要进一步亲密的需求,双方可以先协商一个「折中的方案」。

例如先一起共同生活1-2天试试看,之后提高频率。等到双方都适应了再考虑一起搬过来共同生活。这样不过于仓促,能让双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有时爱情也需要循序递进,一口吃个胖子有可能会撑坏肚子。

写在最后

一个美好的爱情或许就像《致橡树》中描述的那样,“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间”那般独立而美丽。若不能独立而自由地爱,那就自己独立而自由地活。”

既有根,又有叶子。能够梦幻也能够落地。

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必然有缺点,而看两个人是否合适,或许可以彼此检验一下「是否可以接受对方某些无法改变的缺点」。

同居或者可以成为一次机会,让我们去享受一段近距离亲密放松的关系,去了解云晕下真实的对方。

有了理智,爱或许才能更加稳定且长久。

References:

——————

[1] .Liang Tonggui. premarital cohabitation and risk of divorce after first marriage - analysis based on CFPS 2010 data [J]. Southern Population, 2017, 32 (04): 45-55

[2]. Luo Yuan, Zhang Haizhong. A case study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women living together before marriage [J]. Youth Research, 2007 (06): 36-40

[3]. Christopher Meng, Intimacy, Shanxi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 2011

作者:三酱

排版:三酱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解X心理】

解X心理凡事都有解

公众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