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婚嫁习俗,在古代匈奴,为何能长盛不衰

匈奴,作为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古代可以说是被汉族人当作了“野蛮”的代名词,毕竟他们没有中原王朝的礼乐制度,各种习俗都十分的混乱和落后,比如其婚嫁习俗,据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也就是说,匈奴人的父亲死了,儿子可以娶父亲的妾室(即自己的后妈)为妻;匈奴人的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娶自己的嫂子为妻。

“继婚”习俗

那么这种“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继婚习俗是为中原汉族人所十分不齿的,可能这个时候就会有朋友说了,在汉族也发生过这样有违伦理的婚娶事件。

比如春秋时期,卫国的卫宣公截娶了儿子的聘妻齐女宣姜,宣公死后,他的庶长子公子顽又与宣姜私通,生下了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和许穆夫人。

再比如,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老婆;李世民死后,她又成了唐高宗李治的老婆。

……

但是大家要知道,这些事情是极少发生的,而且一般都是发生在统治者阶级身上,是为人民百姓所厌恶的,百姓们对这些荒淫无乱、有违伦理的事情也都写过各种诗篇讽刺和批判过。

不过匈奴可就不一样了,“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婚嫁习俗在整个匈奴人民中间都是司空见惯的,从统治者到百姓,都是遵从着这样的习俗。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一个人物,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她就是这种婚嫁风俗的受害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汉时期的王昭君。

西汉时期,中原和匈奴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的不稳定,在汉武帝时期,汉朝对待匈奴的态度就是打,疯狂地打,汉武帝在位54年,有44年的时间都在打匈奴,然而这也让汉朝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代价。

那么到了后面,与匈奴和亲就作为一项缓和匈奴和中原关系的重要手段,王昭君就是汉元帝时期的一位和亲公主。

在历史上以及很多人的眼里,“昭君出塞”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昭君嫁到匈奴以后,被尊为“宁胡阏氏”,一直留在匈奴直到死去,在匈奴的不到20年的时光里,她始终致力于匈奴与汉朝的安定团结,让汉匈两族不再饱受战乱的苦难,留下了千古佳话。

但是就昭君个人来说,她是不幸而又悲剧的。昭君一开始嫁的是呼韩邪单于,70多岁的呼韩邪娶到了这样一个年轻聪慧美丽的中原女子,自然是宠爱有加,婚后一年多,昭君便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了一个儿子,但是在此之后,又只过了短短两年,呼韩邪单于不幸因病去世了。

这个时候,按照匈奴的习俗,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絫若鞮单于将是昭君的下一任丈夫,但是昭君是中原汉族人,自小接受的就是中原的礼法教育,自然不愿意接受这种有违伦理的婚俗,再加上又对中原故土十分的思念,于是便上书给汉成帝,希望自己能够回去。

但是成帝并没有答应昭君的这个请求,只回了一句“从胡令。”无奈之下,昭君只好又嫁给了复株絫若鞮单于。

昭君和复株絫若鞮单于在一起生活得还算比较久,二人共度了11年的平稳时光,其间,昭君一共生下了两个女儿,11年之后,复株絫若鞮单于又去世了。

那么按照匈奴的习俗,昭君又得再嫁给老单于的另一个儿子,搜谐若鞮单于。结婚五年后,这一次死去的不是单于了,而是昭君,这时她才33岁。

两次改嫁的痛苦、背弃心中伦理的无奈、对中原故土的念念不忘……这一切都是使得昭君早亡、郁郁而终的因素。(也有昭君服毒自杀的说法)

为何“继婚”习俗长盛不衰

虽然匈奴“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习俗有违道德和伦理,但是既然存在,那就肯定有它存在的一定理由和道理,事实上,这种习俗是和匈奴的现实情况、生存环境以及文化氛围密不可分的,和礼义廉耻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种习俗的设立究竟能够达到哪些目的,才让它在匈奴一直流传了下来。

首先,这是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匈奴是北方最早发展和强大起来的民族,讲究弱肉强食,男人的地位很高,他们认为食物和女人都是为男人准备的,所以匈奴人十分注重男性血统的纯洁性。

当一个女人嫁给了匈奴人之后,那么她就已经成为了这个家族的一员,如果再改嫁给其他人,那就等于脱离了这个家族,而要进去另一个家族,这对匈奴人来说是无法接受和不能容忍的,这会影响到他们血统的纯正。

其次,这能够保护女人,增加人口。匈奴作为游牧民族,生存环境可以说是十分的恶劣,需要四处游走,今天在一个位置,可能明天就会换到另一个位置。

那么在这种生存条件下,匈奴人口的死亡率也是极高的,所以每个人都不能闲着,特别是女人,必须要多生几个孩子,为家族和整个匈奴的人口增长做出贡献。

如果女人成了寡妇,在草原上可能就成了孤立无援的人,必须要依靠男人她们才能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生活下去,想要再找另一个男人,也是需要时间的;那么如果自己死去的丈夫的儿子或者兄弟可以很快地娶了她们的话,她们的性命也就有了一层保障。

再次,这是为了保护财产的需要。前面已经多次提到了,匈奴是游牧民族,那么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也就是说他们几乎没有什么“不动产”,一些贵重物品和钱财都是随身携带的。

如果一个女人的丈夫死了,她带着家族的财产跑了,改嫁给别人,那岂不是白白地让别人占了便宜,所以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丈夫的兄弟儿子们就会娶这个女人,理所应当地继承这些财产。

写在最后

由此看来,一地的风俗和一地的生存现状是肯定分不开的,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我们也不能过分地用中原汉族人的眼光特别是现代人的眼光去苛责当时的匈奴人。

那么,大家对匈奴古时的这种婚嫁习俗有什么看法呢?

作者:乔木

精彩文章推荐:

领先美国独步全球,C919一飞冲天,揭秘你不知道的3D激光打印技术

藏着世上一半的黄金,却说黄金最不值钱,布达拉宫到底有多豪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