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中的“流氓行为”数不胜数,婚闹何时才能真的停止?

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也是一种富有仪式感的文化传统。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婚礼上却出现了许多恶俗的婚闹现象,如强行亲吻、搂抱、脱衣、捆绑、涂抹异物等,严重侵犯了新人和伴娘的人格尊严和身体权利,甚至造成了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这些婚闹行为不仅违反了社会公序良俗,也触犯了法律法规,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

背景:

婚闹是中国的传统婚俗之一,源于“越闹越喜”的思想观念。据说,最早的婚闹是为了驱邪避灾,或者是为了给对性知识一无所知的新人进行性启蒙。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着各种各样的婚闹形式和内容,如抢鞋子、砸门、打伞、猜谜语等,多为轻松幽默的游戏和玩笑,旨在增加婚礼的喜庆气氛和乐趣。

原因: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价值观的转变,一些婚闹行为却逐渐变味和变态,从一种文化习俗演变成了一种陋俗现象。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些人缺乏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意识,认为婚闹是传统风俗,可以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尺度地进行恶作剧和恶意捉弄,甚至借机发泄私欲和不满。

一些新人和伴娘缺乏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认为婚闹是无可避免的,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或者出于面子和礼貌而勉强配合,不敢拒绝和反抗。

一些地方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社会监督,没有明确规定和执行婚礼活动中应遵守的规范和纪律,也没有及时查处和惩罚违法违规的婚闹行为。

影响:

恶俗的婚闹行为给当事人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损害了新人和伴娘的人格权利。恶俗的婚闹行为往往涉及对新人和伴娘的身体接触、暴露、侮辱等,严重侵犯了他们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利,给他们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

破坏了社会公序良俗。恶俗的婚闹行为往往违背了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损害了社会风气和民风素质,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触犯了法律法规。恶俗的婚闹行为往往涉嫌构成强制猥亵、侮辱、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治安处罚、民事赔偿、刑事追究等。

整治:

针对恶俗的婚闹现象,各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治和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禁止和惩罚恶俗的婚闹行为,加强对婚礼活动的管理和监督,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

开展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倡导文明、健康、节俭的婚俗观念,抵制低俗、恶俗、浪费的婚闹现象。

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推广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婚礼形式,丰富婚礼的内涵和意义,营造喜庆而不失庄重的婚礼氛围。

建立有效的维权机制,保障新人和伴娘等被侵权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受理和处理相关投诉和举报,依法追究侵权者的责任。

个人观点:

我认为,恶俗的婚闹行为是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挑战和阻碍,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和清除。婚礼是一种美好而神圣的仪式,应该是新人和亲友共同分享幸福和祝福的时刻,而不是一些无聊和无耻之徒发泄私欲和不满的舞台。我们应该尊重新人和伴娘等参与者的意愿和感受,不要强加于人或者默许他人进行任何有损人格尊严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我们应该遵守社会公序良俗,维护社会风气和民风素质,不要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触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推广文明、健康、节俭的婚俗观念,丰富婚礼的内涵和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婚礼回归本真,让新人享受幸福,让社会进步文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