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时代变迁,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滞。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婚嫁习俗多少也有所改变。
新社会,有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法》,女性才有尊严地活着,“妇女能顶半边天”也才让女性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父母包办婚姻”,这期间不乏当官之间的“政治联姻”、商业老板之间的“商业联姻”、老百姓之间外来户与大户之间的“生存联姻”。总之,利用女儿的婚姻来平衡外界的不平等打压,导致还有一部分女性依旧无法与心上人在一起的爱情悲剧发生。
网络图片 与文章无关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70年代提倡婚姻自主后,才出现了自由恋爱。女性才逐渐摆脱成为大小博弈中的牺牲品,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八十年代情侣约会
当代女性真正走上“我的婚姻我做主”的人生道路上。现在多数还是愿意结婚生育,少数女性出现不愿结婚也不愿生育的现象,各有各的难处不予评价。
愿意结婚的女性,即使一起恋爱同居多年,要结婚时也绕不开“彩礼”这道坎儿!有的迈过去了,有的不得不劳燕分飞一场空。具体这“彩礼”该不该要?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礼,是一个大话题。因为从古到今一直有彩礼一说,另婚后女方生下的孩子是随父姓的,再就是女性婚后就属于婆家的成员,对于娘家只是亲戚关系了。当然,赡养自己父母是责无旁贷的!
在计划生育年代中,人们常大大咧咧地说生儿生女都一样,但真的一样吗?现实中,同样独生子女家庭,同样的经济能力情况下,生下儿子的家庭举全家三代之力为儿子买房买车,没办法呀,无房无车没人嫁给嘛。而生下女儿的家庭不用买房买车,轻轻松松交了父母自己的社保或买了养老保险了,没有一家说和男方共同负担的,一样吗?传统文化不是某一代人想改变就能改变得了的!存在就有它根深蒂固的缘由。
在“彩礼”上的说法,其实城市与农村又不同,城市中说的“彩礼”只是给准新娘的钱或物,父母不要。而农村所说的“彩礼”是专指给女方父母的钱,给准新娘的叫“衣裳钱”。据说当下农村的“彩礼”钱是已达8万-18万,越贫困的地方“彩礼”越多。一些“专家”建议政策介入打压彩礼现象!效果堪微,这是老百姓之间愿打愿挨的事情,因为没人逼迫你就得掏彩礼。其实彩礼和房价从古到今都是孪生姐妹。当代房价下跌了“有人”伸手往上提,相应的彩礼也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往上提!
婚房装饰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地区周边盟市的婚嫁习俗,说一下当代婚嫁习俗,分五步:
一.谈恋爱——时间长短由当事人决定,与旧时代不同的是,恋爱由“地下”转为“地上”,期间99%的当事人已同居了,新时代新思想嘛,这是公开的秘密无可厚非了。
二.论婚嫁——双方见了对方父母后,再由双方大人见面正式敲定这门亲事,有的同时举行订婚仪式,有的不举行了。
三.择吉日——多数人家依旧要“兑日子”,少数人也不咋讲究,选个三六九或周六日即可。
四.下茶礼——定下婚礼日后,男方备礼去女方家“下茶”。礼品一般包括“喜酒两瓶、盒茶两盒、喜烟两条、喜糖两包”。其余东西就乘家之有了,不在礼节中。由准新郎带自己大人亲自登门拜访女方家,这天女方做东在家或饭店吃一顿。重要的是双方要沟通好迎娶那天的各项事宜,避免出现习俗上的不通产生不必要的不愉快。婚礼日上不再涉及钱的纠葛,只管喜庆!
五.迎新亲——新婚庆典,当然提前要登记领证。这天双方本着“姑不娶,姨和姐不送”的原则组建娶亲队或送亲队,娶亲队中有个重要人物是“押轿娃娃”,对应的送亲队中也有一位“搬包娃娃”,双方都要给对方的“娃娃”发红包,这是礼节。
娶亲队带上“四色礼”和“离娘肉”,抱着红被子,开着车队开始迎娶新娘。其中,四色礼中的酒瓶上要用红头绳或红丝带绑一根葱,这根葱要求是对儿苗的。
婚礼车队
车队也有讲究,摄像车是车队之外的,送亲车算车队数里,去女方家时车辆数可单可双,估上送亲车保证返程时的车数是双数即可。如有白车打头开道,那第二辆车作为新人坐的花车,意喻白头到老嘛!
所谓“四色礼”包括喜酒一对、喜烟两条、糕点两盒、喜茶两盒,也就是将“下茶礼”的糖变成糕点就成了“四色礼”了。糕点来自旧时的“八字卷子”演变而来。“离娘肉”就是猪的里前畔带三根勒条,或者羊的里前腿一条。有人说:“我要买猪肉做离娘肉,但不知道割哪块?”放心,你去了肉市场一说“离娘肉”摊贩就知道,因为这是婚礼文化。
“离娘肉”象征从今天起女儿要与娘亲分离,不再是娘家的家庭成员,要独立过自己的光景了。有骨肉分离之痛,所以女方父母和新娘这时不由得伤感落泪很是失落。聘闺女父母面上说是高兴,但总有失落和伤感挥之不去,是因为对女儿未来的牵挂和担心总在心头缠绕着!男方娶媳妇就两字“高兴”,而女方基本没有聘闺女不落泪的父母。
女方要把“离娘肉”中的骨头剔出来,用红纸包上交还娶亲队,意喻新郎将来要有骨力有骨气,奋发图强撑起自己的一片天!所以娶亲队要给剔肉的人发红包的。
新郎这天进门多数要经历被“堵门”,那就靠自己的才艺和智慧过“五关斩六将”啦!不过最后没有红包解决不了的事情。
娶亲队女成员要将红被子提前拿进去给新娘子坐上,意思告诉娘家人男方家很在乎也很呵护新娘子的,也意喻着新人的小日子家点儿厚撑着呢!
新郎在这里要吃“五味饺子”的,意喻是让新郎知道生活的滋味,不单单是甜蜜,还要做好接受酸苦辣咸的准备!实则是姨姨姑姑们恶搞新郎的,新郎感觉不对劲可以不吃嘛!
女方还要“换酒”,就是女方将四色礼中的一对喜酒,取其一瓶,将酒倒在别的容器,用这个空瓶加上与酒当量的清水,再放入绿豆或红豆,将瓶子上带来的对儿苗葱插入瓶口,意喻新娘过去“生根发芽”“传宗接代”。当下有所演变,因为现在的酒瓶口不好罐装,所以女方提前用别的酒瓶装好清水和豆子,有的连对苗儿葱也绑好了,娶亲队走时直接带上这对酒瓶即可。聊个题外话,过去有人常骂人道“你是哪根葱?轮的上你讲话”意思你在这家里是明媒正娶的妻还是随便纳的妾?与“你算老几?”一个意思,即是家庭地位不同,名不正言不顺,会遭人反怼。
新娘上轿前母亲或父亲(父母不在的由近亲长辈)将红盖头为新娘轻轻盖在头上,这是个最令父母和新娘落泪的时刻。新郎此时要对岳父母表态安慰,之后,抱起新娘出门。新娘在出家门前一定要回头看,致谢留恋娘亲之意。
新郎抱着新娘上轿后婚车车队就返程了。这里与古时相比较,现在没有“扛红毡”角色了,因为在太阳不露头前双方就已经将井盖贴上红纸了,寓意是井里的阴气被封印其中!也就不用姐夫用红毡为新娘遮挡了。另外客观原因副驾坐着“搬包娃娃”,后座是两位新人。“扛红毡”的总不能跟上车跑吧?所以现代婚嫁习俗中,去除了“扛红毡”多出了“贴井盖”习俗。
像河南、山东、东北等个别地方还保留“泼水”习俗,就是女方家婚车起步后,由娘家的顶梁柱端一盆清水向婚车离去的方向泼出去!
婚车起步泼水祝福
“泼水”本意是“聘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这一泼,让女儿清醒地认识到,婆家才是你的家!这一泼,告诫女儿泼在地上也是清水,清清白白做人,一心与丈夫过光景!这一泼,告诫女儿木已成舟切勿回头!
女儿深知泼水之意
有网友却不理解直呼太扎心太伤女儿心,感觉全天下唯有她们懂的亲女儿似的。笔者觉得这个“泼水”习俗实则像“离娘肉”一样以痛示人,女儿能理解了,自然在婚后家庭中的磕磕绊绊中能挺过来,初心不改地与丈夫白头到老。相反现在有好多婚后女性,与丈夫一言不合就说要“回家”,从自己家跑回娘家说是“回家”了,奇葩吧?原因就是她没搞清楚哪里才是她的家,幼稚地视婚姻如儿戏,一吵架就闹离婚,原因简单是不想呆下去了想“回家”,但凡出现这样女儿的大都是反对“泼水”习俗的家庭,您细品!
言归正传,婚车回来后,两位新人再次经历“堵路”、“堵门”,但婚闹的人一定要以“逗个红火热闹”即可,不能无底线恶搞,否则,会被指责违反公序良俗。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进门后,还有以物寓意送祝福的风俗仪式。第一,有晚辈小姑娘会用新娘带来的新脸盆端来洗脸水,水里有五毛的和一毛的硬币若干,寓意是新娘带来了金银财气;“洗脸”同音“喜脸”,寓意新娘每天都很喜色笑口常开嘛!这位晚辈为新娘脸上“贴金”了,所以晚辈送上这么好的祝福,新娘自然少不了给小姑娘发个红包了。
第二,洗过脸后,又有人端来一碗红糖水,新人双手接过高高举过头顶一下再喝。寓意新人将来的日子鸿运当头甜甜蜜蜜,新娘继续给端糖水人发红包。
第三,又有人用红色碗端来一碗煮面,用两双红筷子,由两位新人相互喂着吃,俗称“和气面”,意喻不管将来生活如何,一定要互敬互爱和言语顺,像一根面下肚一样顺顺畅畅(肠肠),不欧气不变扭,家和万事兴嘛!这时摄影师特意让他两一人同吃一根面,两人的嘟嘟嘴随着面条被吸进嘴里,也挨到了一起,此时亲友家人们便高兴地鼓掌了,新娘再给端面人发红包。
接下来就是新娘对公婆进行传统的“改口敬茶”仪式了,大家也清楚就不赘述了。
新人互戴钻戒
总得来说,传统婚嫁习俗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变化的不过是围绕婚姻出现了许多怪现象。(把您知道的怪现象写到评论区呗,谢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